自从太子再次掌握监国权利之后,不仅对上朝时间做出了延迟,而且还把朝会周期改为每隔一天一次。
这让朱棡觉得自己的大哥朱标,一旦当了皇帝肯定会是个体恤臣下的明君。
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出于遏制功臣派势力,以及确保办事效率等原因。
明朝开始考虑建立休假制度,于是官员们每年有了五天的假期时光。
除了上述假期之外,明朝的文武大臣在去世时若生前业绩突出,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同。
在他死后朱元璋会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为他“罢朝”,出现这种情况时,官员们也会得到一个难得的假期。
毕竟皇帝都不上班了,大臣自然也不会在空荡荡的朝堂中等候。
于是官员死的越多,活着的官员便越能享受假期。
当然这样的奇葩场景,在洪武年间上演的也不太多。
另外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有事需要处理时,必须向老朱提交书面申请,由皇帝批准后方可执行。
那么万一朝廷离不开这个人,他又想走时怎么办呢?
在明朝这种情况叫做“夺情”,也就是说皇帝出于某种需要,强行命令官员留任。
因此朱标更改上朝的周期,对于文武百官来说,无异于是一项皇恩浩荡的德政。
虽然不上朝不等于不工作,但至少也要比每天提心吊胆去奉天殿要轻松一些。
“夫君今日闲来无事,不如去相国寺陪妾身上炷香如何?”
看着走进书房的谢钰儿,朱棡放下手中的毛笔说道:“你一提起相国寺,我想起了那个姚广孝。
真不知道他现在情况怎么样,究竟有没有顺利到那些东南亚的海上诸国?”
明朝的航海技术继承元朝,而元朝则继承于宋朝。
由于蒙元帝国“跨海征服”的军事需求,使得元朝造船业发展获得极大动力。
当元朝军队南下征服南宋时,采纳了南宋降将刘整的计策,造战舰,教习水军,夺彼所长。
这才有了战襄樊、取荆江,顺江而下,直取建康、临安,灭南宋。
元帝国从水军建设中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征服琉球、日本、高丽、战争、爪哇等国都采用了水军。
数千艘战船,数以十万计的兵力。
这种大规模的跨海行动,对战船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是造船业最大的推动力。
另外元朝的漕运需求以及海外贸易的发展,对造船业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力。
京城元大都粮食需求量大,主要的粮食供应区是江苏、浙江地区。
运输的最主要途径,就是经过大运河的水运。
因此元朝统治者对漕运的极为重视,以及承袭南宋海外贸易的再度繁荣,使得造船业蓬勃发展。
然而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后来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
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
朱棡早就想要设计铁甲舰的图纸,准备进行生产扩充大明的海上力量。
他之所以费尽心机搞出土法高炉,不仅是为了生产出打字印刷机所需要的钢材,而且也是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相关专业工人。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铁甲防护战舰,来自《亚历山大远征记》中记载的公元前332年。
亚历山大进攻提尔城时,提尔人使用的一些装上铁甲的战船。
马其顿人也曾如法炮制了一些铁皮船,后世知名的铁甲船,还有日本的铁甲船和朝鲜的龟船。
朱棡相信能造出来的铁甲船,大名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然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设法提高钢材的产量。
毕竟一艘铁甲舰所需要的钢材,至少需要上百吨之多。
这还是因为早期的铁甲舰,采用坚固的木材组成船体,随后再覆盖上铁板作装甲。
如果是一艘真正的铁甲铁壳船,至少需要1500吨钢材。
考虑到朱元璋是个实用主义者,朱棡就必须为这些钢材产量找到销路。
除了生产打字印刷机和一体式铠甲之外,后装式铳械也是消耗钢材的一种主要途径。
然而除了这些特殊用途,朱棡还必须考虑刚才在民间行业的市场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用到大量的工匠,只有掌握了拥有大量高超技术的匠人,朱棡心中的梦想才能够早日实现。
然而大明的识字率实在是低到令人发指,匠户很难拥有求学的机会。
只有想方设法全力推广《洪武字典》,才能让更多的匠人有机会掌握技术知识。
想到这里,朱棡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搞一场“大明商务书局征文大赛”。
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一些善于写和话本的文人吸收进来。
“夫君,刚才主持说妾身抽到的是上上签,咱们今年肯定能喜得贵子。”
看到谢钰儿从不远处走过来,脸上还戴着喜悦的神情,朱棡的思绪也因此被中断。
“其实生男生女对于孤来说都一样,甚至我更喜欢女儿。”
朱棡虽然没有疯狂到要在明朝推广“男女平等”,但他的确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
谁知谢钰儿却并不这么想,“妾身认为还是生个男孩比较好,毕竟只有这样才能继承晋王的爵位。
另外如果你将来要去海外发展,男孩对抗灾难的能力,也要比女孩更强一些。”
朱棡想要前往海外就蕃的想法,一直都没有隐瞒过自己的家人,谢钰儿自然也略知一二。
只是他没想到对方这么早,就开始考虑海上航行的风险。
“其实咱们没有那么快就离开大明,至少在铁甲船造出来之前,姑和你还要继续留在这里生活。”
其实在乌斯藏地区、北元和中南半岛,这三个地方被彻底纳入大明版图之前,朱棡都不会考虑离开大明。
况且如果没有足够多具备远洋能力的大船,贸然下南洋基本上等同于九死一生。
考虑到相国寺这种地方人多眼杂,朱棡很快便将话题转移到了其他方面。
http://www.xvipxs.net/176_176495/631905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