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我知道你一直都对这一万军兵有戒心,可你觉得这一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部队到低能干什么?杀人?放火?还是造反?最主要的就是他在你眼皮子底下,现在这些部队掌握在我的手中。
您啊其实还是不放心我,而且我又把那个部队弄的乱七八糟的,怎么说呢……”程处瑞挠了一下自己的头发,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么说吧,我呢想还部队还你,但是这部队不是我的,秀宁的想法我最了解,绝对不可能。
你呢也可以找一个借口把我们两口子杀了,这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你一句话的事情,正所谓的莫需有是很容易做到了。但我也知道你不会,你呢想要你的好名声,又想达到您的目的,这件事情太难了!虽说大唐都围着您转,但总有那么例外的吧!”
“您说您千军万马都过来了,我那一万兵除了被练的乱七八糟之外最多的就是在干活,这样的部队您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又不用您花钱养着!顺便说一句话,有人手里的兵比我和秀这多那么您怎么就不担心呢?”
程处瑞说完之后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认真的看着程处瑞,最后叹了一口气:“你说的没错,朕是对你们手里那一万兵感到忌讳,同样有很多人手中拥有几万几十万的兵朕都不怕,那是因为那些部队中有朕的人,但你的手下确是忠诚到无论是收买还是威胁都无法做到拉拢一人,这样的部队放在你的身边你害怕吗?”
原来根源出在这里,想想也确是如此,不论哪朝哪代,这皇上都有自己的掌控欲,现在有一只万人部队脱离了他的掌控,他当然着急了。
“您呢想当一个孝子,想当一个千古之君,太上皇是开国之君,他老人家在位之时定下的传国旨意,您是不好违背的对吧,现在就想让我自己亲自出面,您是不是想的太多了。这事我不干,您愿猜就猜吧。
凭良心的说吧,就你那位置,我再说一次,给我都不要,你是掌握着天下大权,但您有逍遥吗?您有我舒服吗?我是没权利,但是我是您的妹夫,这就是身份,只要我不做大死,您还能不管我咋滴。”
程处瑞如此不要脸的话让李世民也无语了,不过他知道程处瑞了解他的心思之后也就不在提了,而是转移话题说道:“行了!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咱们接下来说一下另外一件事情吧。”程处瑞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不过马上就把放下的心又提上来。
“何事呢?”程处瑞问道。
“看你那样子,这件事情就是问问你小子的意见出一个主意,近些日子给太子选正妃,你小子和承乾走的近,你说说有哪家的孩子适合。”
啥米?让我帮着选妃子,还是给李承乾,不过惊讶过后也就无所谓了,这也没什么毛病,自己从辈份上算是承乾的姑父,老李看样子也有些头疼这件事情,不然也不会想到程处瑞,关键在于他一来不知道程处瑞今天会来,他也只是见谁都问问,习惯使然。
此时程处瑞不由的想到李承乾历史上的一生,说起来程处瑞也很同情李承乾,一个好好的孩子被养成疯子,原因?看看李世民他不敢说。
以前程处瑞也说过一些李承乾,但在无聊的时候他也在回想,从他在历史上学到的一些,还有现在看到的一些,经历的一些,程处瑞知道,李承乾能成为一个疯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承乾生于唐武德二年,是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即是后来的长孙皇后。后来唐太宗登基,改元贞观后两个月,就将承乾立为太子,时年八岁。太宗和长孙皇后的感情千古传诵,对他们的长子也是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的。而早年的承乾应该说也没有辜负太宗的希望,各方面都可谓是一个优秀储君的模板。
据史书记载,太子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深得太宗的喜爱。而唐太宗对这位太子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了许多很厉害的先生,比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都做过太子的老师。而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早些年太子对这些老师也是非常的尊敬的。比如李纲在贞观初年担任承乾老师的时候已经七十余岁了,承乾对他“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李纲在贞观五年去世之后,承乾还曾亲自立碑纪念他。
除此之外,太宗还很注意对承乾执政能力的培养。12岁就让承乾在尚书省听讼,也让他尝试着处理一些政务。贞观9年太上皇李渊去世,丧事期间唐太宗将政事委于承乾,承乾也处理的很好。此后只要太宗外出,便开始令太子留守监国。
可是,从贞观10年开始,一向为储君模范的承乾,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文献中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关于承乾的负面记载。这些记载不但负面,而且处处透着荒唐之感,仿佛皇室的乖宝宝,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癫狂的疯子一样。随便列举几件事情大家看一下。
一件事是比较著名的承乾的同性恋事件。当时,承乾的叔叔汉王李元昌送给他一名太常乐人,长得非常的妩媚,史载承乾“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非常的喜欢。虽说**这事儿在古代的皇室、贵族里面也不是太少见,但总归不是一件上得了台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承乾当时已经有太子妃的情况下。唐太宗自然非常恼火,刺死了称心,承乾因此“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甚至托病几个月不上朝……
另一件事是承乾的性格开始变得非常的乖戾,这个有很多体现。比如早年间对师傅非常尊敬的承乾,这时候已经听不进师傅们的意见。甚至当他的老师张玄素直言犯谏的时候,承乾恼羞成怒试图遣人刺杀张玄素。再比如承乾经常在东宫模仿突厥人的行为,把自己想象成草原上的突厥可汗,在宫中“辫发羊裘而牧羊,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穹庐,太子自处其中,敛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更有甚者,承乾曾对人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这已经是一个疯狂的暴君形象了。
最后一件便是承乾的谋反。贞观十七年(643年),承乾因为太宗宠爱三弟李泰,感觉自己太子的位置受到威胁,在刺杀李泰不成的情况下起兵逼宫。结果当然是被镇压了,承乾被废为庶人,参与事件的诸多大臣也被太宗杀得人头滚滚。
承乾起兵谋反的事情,以及他在17年太子生涯中前后性格的突变,前人有诸多说法,不过主要是集中在几个方面,包括承乾本人不求上进、背后奸臣的撺掇、唐太宗玄武门事变的影响,等等。这些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咱觉得,一个好好的太子,最后变成一个歇斯底里的疯子,还有更多的原因。
承乾从一个模范太子,变成了最后起兵谋反的疯子,这个转变应该说是在持续的高压下逐渐产生心理变态的一个过程。唐太宗对李泰的宠爱,只能说是导致最后结果的一个触发点,而不是主要的原因。
先,初唐整体的政治环境,就是一种压力很大的状态,可以说危机感是整个初唐很普遍的一种心理。说到唐太宗,咱们经常都会提到贞观之治,但这是贞观中后期的事情。在贞观初期,上到君王下到臣子,大家还是处在一个创业的阶段,前途未卜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从东汉末年算起,一直到初唐,这个天下已经动乱了四五百年了。初唐的君臣看到的是,前面几百年每个王朝都只有几十年的寿命,自己的唐朝会怎样?其实并没有人知道。在这种创业的危机感驱使下,人的很多行为都会显得急切。这种心理可以解释初唐朝廷上的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初唐有那么多直言犯谏的朝臣,而唐太宗又能以纳谏著称?如果把他们想成是一个进取的创业团队,可能会很好理解。
其次,这样一种伴随着激情、焦虑感和危机感的心态,当然也影响到了唐太宗对承乾的教育策略。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唐太宗为承乾先后选择了近10位硕学鸿儒做老师,这些人满腹才华,又多是太宗的肱股之臣。这些人在朝堂上就是能指着太宗的鼻子直言犯谏的主,到了承乾面前自然更不会客气。我们从文献中可以看到,一些人对太子的所谓劝谏,话说得真的非常难听,比如承乾试图杀掉的张玄素,曾说承乾:“言孝敬,则阙侍膳问竖之礼;语恭顺,则违君父慈训之方;求风声,则无学古好道之实;观举措,则有因缘诛戮之罪”,这真是骂的一无是处。这样的批评,承乾年纪尚小的时候可能还能接受,等到了十七八岁,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听不进去也是正常的吧?
再次,唐太宗君臣对待承乾,其实一直有一种错位,那就是把承乾当做了太宗自己。从古到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这创业之君和守成之君,从能力到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但不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通常来说,家庭、妻子是承担这一角色的最好选择。君不见以纳谏著称的唐太宗,在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纳谏也不如从前了么?唐太宗百战功成,杀兄逼父当上皇帝,这得是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做到的。他都尚且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况且从少年时就处在重压之下的承乾呢?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何承乾对那个**称心如此迷恋,也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如果站在承乾的角度来看,或许也未尝没有可能。那就是在承乾之前,从隋文帝、隋炀帝到唐高祖,这三朝最初设立的皇位继承人,因为各种原因都没有顺利继承皇位。尤其是他自己亲爹是如何登上皇位的,承乾最清楚不过。这样一种皇太子的“宿命”,兴许也给承乾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吧。
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从一个优秀的储君模板,最后变成了一个谋反的疯子。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唐太宗君臣对太子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考虑到唐太宗几个子女最后的结局,说他一句“长于谋国,弱于治家”也并不过分。当然,古代社会治家更多的是女人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孙皇后早早去世,可能对这些子女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在太子承乾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唐太宗就像是一个过于push的大家长一样。这一点和如今流行的“虎妈狼爸”之流的教育方法何其相似?如果读者朋友之中有为人父母的,希望承乾的遭遇能给大家一点启示吧。教育孩子呢,必要的压力当然要有,但沟通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push最终也只会适得其反而已。
总结一下就是,李世民的教育有问题,而且长孙皇后在不应该死的时候死了,所有人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给予太多太多,让一个小孩子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压力,久而久之就成了最后那种局面。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人在背后推手,这是程处瑞一直观注的,而且现在他也证实了一些,当然这些事情历史上是不会写出来的。
http://www.xvipxs.net/98_98941/367656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