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明福王 > 正文 关于明朝火器的问题

正文 关于明朝火器的问题

    首先申明:本文引用自铁血论坛,傻蛋认同其观点,但绝不盗用人家的版权!同时,由于原标题太过直白为了不引起误会,在这里就偷偷地改了。之所以引用,是俺认为人家写的比俺好,更何况傻蛋也想偷偷懒么!以下为引用正文:

    真正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19世纪前那段通讯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里,能真正反映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就是能否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包括仿制并创新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因为武器永远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东西,其涉及到的学科也最多,能否大批量生产制造也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工业能力,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高的话,任何一件新式武器他都能在短时间内仿制出来并能搞出同类产品,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落后的话,即使给样品图纸都搞不出,举例来说,二战中的美国苏联科技水平强吧?有了样品,没几年德国人的火箭和喷气飞机就让他们给弄出来了,要是换成越南、沙特这些科技水平落后的国家恐怕就是给个50年都不定能搞出来。让我们看看明朝,明朝中期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莫过于佛朗机炮和火绳枪,明朝从一上手不到一两年就能成万成万的批量生产还能大量改进。明末,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军武器也就是红夷炮了,明朝1621年接触到这种武器,1625年用于第一次实战,到了1630年就能大批量生产,仅松江一地六个月内就能生产出400门,而且不是单纯的只仿制火炮,还有大量的改进研制新型火炮,此外与火炮相关的各类弹道研究等软件都在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都大量的被搞出来并形成了系统,从中可见明朝的科技水平并不落后于当时的西方国家。如果要举个反例的话,我们国家东面的那个倭国,自17世纪开始接触到大炮,可是直到明治维新前也无法做到大量生产红夷炮,甚至连佛郎机炮都无法大批量生产,所用大炮只能靠进口,尽管中国造大炮的书他们都有,所谓的巧匠也有,zhèng fǔ也不可谓不重视,可是就是无法大批量生产,为什么?就是因为国家的科技水平太落后所至。

    我们就先来谈火绳枪,明朝火绳枪最早是仿制倭寇的铁炮是不错,但那正是少量引进,并在以后能根据其原理不断创新的绝佳范例。您知道铁炮的有效shè程才多少?不过100米不到而已,而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鸟铳却能达到120米左右,习用鸟铳的浙江兵就在万历年援朝战争中就令rì军为之胆寒。您既然知道鲁密铳,可是否知道掣电铳和鹰扬铳?这两种铳就是那位以仿制鲁密铳而闻名的赵士祯根据引进武器的原理不断创新而成,虽然采用鲁密铳的发火装置,但发shè频率却比鲁密铳高出近3倍,原因就是这种枪的装弹方式不是前膛装弹而是采用后装子铳形式的火绳枪,就xìng能而言比之鲁密铳先进得多得多。此外明朝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还造了类似于左轮枪发shè原理可自动逐一发shè的多管火绳枪——迅雷铳、一次点火可连续自动发shè两次的双管火绳枪——震叠铳……这些火绳枪可都大量装备过明军并经过过朝鲜战争的实战考验,试问这些火绳枪哪一个是单纯的仅仅是仿制?哪一个不是根据引进品的原理不断创新创到发生质的飞跃?到了17世纪,明朝更是dú lì研发出了自己的步兵用撞击式燧发步枪——自发火铳,比之西方第一枝撞击式燧发步枪几乎是同步出现(之前西方只有无法大量用于步兵实战的齿轮燧发枪)。这不正是"次要项目或少量的引进并仿制,在以后能够根据其原理不段创新?"和"不断大量的引进并仿制,没有更好的创新"又扯得上什么关系?你什么时候见过明朝大量购买西方火枪来配备部队了?反观19世纪的小倭寇,他们比得了明朝的那般创新吗?

    再谈佛郎机,明朝对佛郎机的研究虽然比不上火绳枪和红夷炮,但也并非单纯的仿制。明朝最初得到的佛郎机是在战争中从葡萄牙人那里缴获来的区区二十来门用于海军舰炮的佛郎机而已,可到了明朝手里却发展出了六种型号和许多经过自主创新的新"佛郎机"。比如,《大明会典.火器》中就有一种连珠佛郎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山西三关所造,设两管,可连续发shè两次。

    对于明朝在红夷炮上的创新我仅说两点,第一,明朝在1636年围剿张献忠的时候就有人为红夷炮加上了望远镜等光学瞄准仪器,而欧洲要到19世纪才办到,第二,沈阳故宫收藏的一门吴三桂守山海关造的铜壳铁芯炮在17世纪造炮工艺上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在对待红夷炮上来说除了在硬件上的研究外,焦勖在火炮制造、分类方面,孙元化在弹道学方面,宋应星在冲击波研究方面,戚继光在shè击学的三点一线理论上都有大量的成果,最为重要的是明朝还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有着自己国家火炮设计比例表的朝代,和当时的欧洲各国处于同一水平。

    明亡后明朝的火器大多被满清所接收,不过因为满人的民族狭隘xìng和不可思议的鸵鸟思想,将中国的火枪技术给硬生生给毁了,以至鸦片战争时清兵用的鸟枪什么的竟然连17世纪的水平都没有,至于可连shè的迅雷铳等火枪根本见不到,不过大炮倒是流传了下来,虽然在满清后来的战争中被损坏了相当大一部分,但在鸦片战争中清军使用的大炮仍相当大一部分是崇祯年的制品,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爷爷炮居然还是当时清军xìng能最好的那部分大炮。至于匠人大部分被杀(清初在南方搞种族屠杀时杀的),只有一小部分被满清所接手,不过那大多是工人而非匠人,至于技术则基本上在中国完全失传了,从火炮比例设计图、开花炮弹的制法到先进火炮的制造工艺等等等都已失传。原因除了因为大量工匠科学家被杀外,几乎所有的记载有明代火器技术的科学书籍因为作者的原因都在**中被焚毁,反倒在倭寇、朝鲜有大量保留。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时,由于还有点明朝流下来的老工匠和一些西方传教士,所以还能造一些xìng能还过得去的大炮,但已没有明朝乃至西方任何一个强国那种火器理论、工艺、研究全面发展的景象,成为仅仅是"造"炮或者说仅是留有一层"造炮"的壳而已(当然,在个别人眼中只看到花费减少了90%,毕竟研究开发花的钱远非制造费用所能比的)。以至于后来打台湾都是以荷兰舰队当主力,因为清军火器根本不是郑家军的对手,否则也用不着玩迁海三策了。可等到唯一撑门面的那帮明朝遗人死光了满清的火器就更是倒退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如:清嘉庆时曾倾全国之力仿制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机炮以装备八旗炮队,结果所造大炮shè程竟不足原炮一半;鸦片战争前,关天培rì记中的记载清军当时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shè程只有1200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红夷炮都比这远得多得多;当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兵被英国开花炮弹打得晕头转向,对开花弹视为神物时,全然忘了他们的**哈赤就是让明军开花弹给砸死的,而在当时běi jīng八旗炮库内还有大量被蛛网密布的明代造开花弹……

    用窦玛利形容明朝的话来说,"欧洲所能造的东西,这个国家都能造"

    大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当时正值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对火绳枪的威力评价很高,认为这是杀敌最有效的兵器,并对火器的战术使用作了很深的研究,发展出车营、三才阵等适合发扬火器威力的部队编制和战法。

    (野史记载,台州作战中,倭寇jīng锐武士7人临阵单挑,明军以火器密集shè击毙之,贼大乱,证明中国人也很损。大明正德七年(1512),明军平定南海之役,"神机营"的武器专家改进了缴获的火器,创制出佛郎机铳,又称为"神机炮",并批量生产,使中国的火器跨跃了一大步。但佛郎机铳是大口径火枪(炮),需三人同时cāo作一门。

    中国把创制成功的火绳枪,称之为"鸟铳",《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仈jiǔ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shè落,因是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嘴铳",也有人称其为鸟枪,成为当时明军战斗中的"利器"。明军装备的鸟铳shè程可达120米,枪管用熟铁制作,底部有火孔与火药池(放引火药)相连,池上覆盖有铜盖,可以遮挡风雨,搠杖(通条)插在枪管下的木托上,用于填送弹药,枪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于取开擦洗枪管。

    从明初的洪武手铳到以后的永乐手铳,造工越来越jīng细。永乐手铳口径14-15毫米,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长度为35-36厘米,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由现存火器上的出厂编号做最保守的估算,当时明铳至少也有十六万四千多支。明军当中已经编成有专职使用火枪的部队,号称神机营。明式的火绳枪叫鸟铳,有弧状把手和准星,利于三点一线shè击。到大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明军大致已经有了1万多支鸟铳。嘉靖四十年(1561),明军又在鸟铳的基础上发明了子母铳。1支鸟铳带4支子铳,可依次连续发shè,shè速大为提高。到了1598年,明代火器研制者赵士桢在土耳其火绳枪的基础上又改进出鲁密铳。这种火器弹药装填量高、shè程远,威力比同期欧洲火绳枪大,更比当时倭寇战国时代的火绳枪轻便,因此在明军中大量装备。明支援高丽李朝的战争中打垮丰臣秀吉的倭寇联军,应该少不了子母铳跟鲁密铳的功勋。戚继光在平倭时期还发明了一种虎蹲炮。底盘有铁钉,可抓牢地面从而减少后座力、提高命中率。1炮能打出百多弹丸,是实施高密度面积打击的利器。而且该炮体积轻巧、机动力强,对潜进山区的倭寇作战成效显著。1568年,戚继光甚至把它装备到骑兵营,作为必备的骑兵炮作用跟现代的小型迫击炮相似。更为闻名的红夷大炮,最初是明代天启年间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买来。红夷大炮就是长管加农炮,广泛为英国跟荷兰人使用在战船上。澳门葡萄牙人的30门炮也是从英国船上掠夺而来。明廷得到这30门炮,一部分用于军事仿制,(直到明朝灭亡,共造出大小红夷炮达500余门)一部分则用于实战,布置在关外。袁崇焕宁远大捷就是靠这几门从葡萄牙人处买来的红夷大炮,把自许平生百战无败迹的清太祖**哈赤炸得狼狈而逃,最后跟丰臣秀吉一样,愤懑成疾,郁郁而终。1635年,另一个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更发明了燧发枪。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shè速度与jīng确度大为提升。相对于火绳枪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明代燧发枪的自行研制并不比欧洲人晚多少。

    对于明朝在红夷炮上的创新我仅说两点,第一,明朝在1636年围剿张献忠的时候就有人为红夷炮加上了望远镜等光学瞄准仪器,而欧洲要到19世纪才办到,第二,沈阳故宫收藏的一门吴三桂守山海关造的铜壳铁芯炮在17世纪造炮工艺上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在对待红夷炮上来说除了在硬件上的研究外,焦勖在火炮制造、分类方面,孙元化在弹道学方面,宋应星在冲击波研究方面,戚继光在shè击学的三点一线理论上都有大量的成果,最为重要的是明朝还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有着自己国家火炮设计比例表的朝代,和当时的欧洲各国处于同一水平。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时,由于还有点明朝流下来的老工匠和一些西方传教士,所以还能造一些xìng能还过得去的大炮,但已没有明朝乃至西方任何一个强国那种火器理论、工艺、研究全面发展的景象,成为仅仅是"造"炮或者说仅是留有一层"造炮"的壳而已(当然,在个别人眼中只看到花费减少了90%,毕竟研究开发花的钱远非制造费用所能比的)。以至于后来打台湾都是以荷兰舰队当主力,因为清军火器根本不是郑家军的对手,否则也用不着玩迁海三策了。可等到唯一撑门面的那帮明朝遗人死光了满清的火器就更是倒退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如:清嘉庆时曾倾全国之力仿制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机炮以装备八旗炮队,结果所造大炮shè程竟不足原炮一半;鸦片战争前,关天培rì记中的记载清军当时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shè程只有1200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红夷炮都比这远得多得多;当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兵被英国开花炮弹打得晕头转向,对开花弹视为神物时,全然忘了他们的**哈赤就是让明军开花弹给砸死的,而在当时běi jīng八旗炮库内还有大量被蛛网密布的明代造开花弹……

    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shè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dú lì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自生火铳:明代末年开始试造的一种燧发枪。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发明的。它的构造和xìng能与前述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这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shè;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shè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shè。

    偏厢车: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再次申明:傻蛋的书是小说,是穿越小说,不管怎么说这都不是史书。而明朝离我们已经太远,现在的不少资料都是被鞑子或其子孙篡改过或正在努力篡改的,要想真正拨开历史的浓雾去探询那个历史上最具血xìng的时代,傻蛋还做不到。傻蛋能做的就是在逃票逛完军博,网上下载并翻看了几篇《武备志》后,凭自己的推测让小胖子在前期能依靠当时的科技水平做出超时代的武器!至于小胖子第二次出关后才整出来的么……俺就是不说,让你们着急去!
  http://www.xvipxs.net/42_42441/119400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