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中文 > 都市小说 > 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 > 正文 第八章 献言鸣冤,外出则存(上)

正文 第八章 献言鸣冤,外出则存(上)

    真可谓是“黄蜂尾,蝎子针,最毒莫过妇人心”。再加上模棱两可的语言,更是让人浮想万千。

    太后的这句话就是要断了奕詝的前途,绝了奕詝的命运,而且还要打入十八层地域,永世不得翻身。

    那奕詝该怎样咸鱼大翻身呢?

    太后的这句话使得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就冷了。大家的目光一起看向了奕詝。

    奕詝站了起来,说道,“皇阿玛,关于皇祖母对儿臣的疑虑,儿臣要向大家做个解释,以显示儿臣的清白”。

    “我们大清,民分为士,农,工,商,是吧!”

    众人点了点头。

    奕詝又接着说道:“士者,官吏权贵,获得功名的读书人是也。农者,衣食父母,存生之首要是也,无农不稳。工者,善假于物之人,有工者才能为士,农做器物,读书之人的笔墨纸砚,农人的锄头,铁锹,扒犁,兵士的枪炮利器,工者所铸是也。商者,贾人是也。物流天下,互通有无,富甲天下,藏富于民之人是也”。

    奕詝说道这里,看了一眼大家。

    “关于这一次*的煤球和炉具,儿臣认为并不是和商贾争利。圣祖爷爷说过,‘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而且一百多年后,现在户数全国已经近九千万,而田亩之数只是略有增加,那多出来的人人丁就吃不上饭了,但商贾的物流天下,互通有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儿臣上月查了户部关于江宁织造的刊记,发现江宁一个织户,九张织机至少可以容纳九名织女,按照官府授田,一女五亩,九个女人,就可以节省出四十五亩田地,其一月如织棉布,可用棉花千斤,而千斤棉花就是二百两上好的纹银。而二百两上好纹银,就是我们大清的三十户中资人家一年的收入。”

    说道这里,大家惊叹于奕詝的博闻强识,而道光想到的是大清一年的收入才只有八千万两,不禁唏嘘不已。心里想到自己这个皇帝还是不合格的,竟然有这么多的疾苦百姓。想到自己做一条棉裤就要六两银子,那不就是说,百姓一年的劳动就是自己的一条裤子。

    道光想到这里,看到奕詝有些意欲未尽。于是示意奕詝继续说。

    “在春秋时期,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释义为: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这些话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吧,还有晁错的《论贵粟疏》,告知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才是安定社会、富国强兵的根本。只有让人民丰衣足食,才不会产生*。明君应该“贵五谷而贱金玉”,使农民与土地相依为命,一心务农,不轻易离乡远走,去追逐商贾之利”。

    “这些话没有错吧?”奕詝问。

    大家点了点头。

    可是大家知道,晁错所处的时代是西汉对吧。当时汉朝初立,人口凋敝。整个国家不足千万。田地大多荒芜,人少地多。那现在呢?

    汉朝里我们大清近二千余年,人口翻了三十翻。而且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大清可以开垦的土地已经开完,可是丁户却在不断增加。两千年前,一碗饭一人吃,现在,一碗饭三十人,他们能吃饱吗?

    那吃不饱饭的人怎么办?

    他们就会滋扰生事,在灾荒年就会揭竿而起。而商业贾人却会把这些人组织起来。织布,煮盐,采矿,*,从而货通天下,让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当泼皮,地痞和无赖,更没有时间去造反。而且在商贾上,他们会给我们大清交更多的赋税,让国库充盈,政治清明。

    就拿这一次来说,儿臣的炉具买卖赚了500万两白银,可是给皇阿玛二百万,让他抚恤万民。给皇祖母十万,这是孙儿的孝心。给额娘也是十万,让她贴补后宫。

    说道这里,奕詝的眼圈红了,声音有些哽咽。(显得自己多委屈似的)

    还有剩下的二百八十万两,儿臣想到了英夷等诸国对我天朝以坚船利炮,横加欺凌。也看到皇阿玛为此事夙兴夜寐,辗转反侧,儿臣就忧心不已。于是儿臣就斗胆提出,整治京营中的神机营和火器营。皇阿玛同意了。可是儿臣到两营一看,心都凉了半截。因为此两营名为神机、火器,可是和英夷的相比,那是特别落后,就拿神机营来说,近五成的人是手拿火铳,射出的弹丸最多就是九十尺,而英夷呢,他们一般是是二百四十尺。而弹丸射击,我们一次,英夷就三次。火炮,我们的是实心弹,运气好可以击杀一两人,英夷呢?开花弹,弹丸会爆炸,击杀数十人。这些就不说了。在神机营还有四成拿的是长矛大刀,一成的是长弓硬弩……

    看到这些,我就向父皇请求重造连珠铳,可造价特高,一支连珠铳顶五支火铳。于是,儿臣就想着赚点钱,用赚的钱来强我大清兵丁,为皇阿玛分忧.可是皇祖母说儿臣儿臣窃利于商贾之铜臭,恐有伤于明君之风啊,我冤枉啊~”。

    奕詝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撕心离肺,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道光看到自己的这个四儿子,为了练兵整的风吹日沙,小小的年纪就饱经风霜,是自己这个皇阿玛无能啊。

    太后听到奕詝这样说,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于是。“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唉,道光二十二年的年夜饭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

    一八四三年的龙抬头,即二月二。

    这一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归来。晚上,奕詝为大家准备了接风宴,在宴席上,奕詝就说了那年夜饭的事,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家听了奕詝这么一说,都在心里暗自谋划,过了一会儿。曾国藩说道:“臣曾听说这样一件事。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而且四阿哥还有那“骊姬之难”啊,而且不是一个骊姬,而是一老一小的两个(指太后和皇后)”。

    曾国藩说道这里,就闭上眼睛品御酒了。

    而大家一下子都陷入了沉默。

    而奕詝在大年初一就想到应该离开这里,到外面去发展。所以,曾国藩先现在的这个说法跟自己是不谋而合。

    过了一会,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冯子材都赞成。于是,奕詝说道,现在我们继续喝酒,明天我们再看一下到哪里去合适。

    二月三日,京师还是早春的季节,寒风吹来,让人找不到春的暖意。在皇家学院里,奕詝和一干亲信坐在暖炉旁,开始商量着自己的外出之路。有的说要进川,有的说要南下。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利弊。本来按照奕詝最初的本意,是要进川的。因为蜀地,鱼米之乡,资源丰富,特备是钢铁,煤矿还有水力资源。这些为军队的近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还有一条就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的传言,可以说是民风彪悍,利于军队的强悍话。第三个就是蜀地人口众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兵源。

    可是,蜀地不利于第二次*战争的救援,从蜀地到京师,路程几千里。还有就是不利于海军的培养,虽然有江河,可是怎么跟大海相比呢?

    最后,奕詝决定到东北的去,到辽宁去。一是因为(奉天)辽宁,矿产资源丰富,煤,铁什么都不缺,便于给兵丁配备枪炮。而且离海近,可以就近发展海军。二是直隶省每年都有大把大把的百姓闯关东,兵源也不缺。三是东北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就近好与保护(这条是给道光的借口)。四是为了防备贪婪的北极熊沙皇。五就是防备小东瀛的罪恶之手伸进*,避免1894年甲午海战的悲剧。

    大家问奕詝为什么选择(奉天)辽宁,当奕詝说了前三条后,大家也就将信将疑地同意了,因为他们不信辽宁会那样好,可是奕詝言之凿凿的样子也让他们信服,那就盲从吧!

    其实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东北在一百多年后将会变成世界著名的工业基地,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一直都支撑着新中国的工业发展。

    那奕詝怎样才能外放?实现自己的带兵梦呢?请看下一章。

    ps:女主将在下一章里出现,请各位书友品尝她倾国倾城的容颜吧!
  http://www.xvipxs.net/30_30958/104662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