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中文 > 历史小说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 正文 第258章 秋收!

正文 第258章 秋收!

    秋收!

    金黄的田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片的豆穗此起彼伏,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陶潜随着李彻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这一派丰收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

    丰收,总是让人从心底感到舒适。

    百姓们喜气洋洋,笑声和歌声在田野间回荡。

    壮丁们手持镰刀,熟练地收割着沉甸甸的大豆,豆荚饱满,似乎也在回应着人们的喜悦。

    妇人们挎着竹篮,将一束束割下的大豆整齐地放入篮中。

    孩子们则在田间奔跑,偶尔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拾起几束豆子。

    有顽皮的孩子不小心摔倒在田间,又喊叫着从地上一跃而起,引得一阵欢笑。

    奉军士兵们则在一旁,默默地守护着这份宁静与和谐。

    他们没有携带武器,只是穿着整齐的甲胄,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

    偶尔有百姓需要帮忙,便有士兵上前搭把手,或是帮助搬运豆子,或是维持秩序。

    “老乡,慢一些,一趟趟来,不急。”

    “唉唉唉,小心后面,都掉地上了。”

    “算了大爷,你在前面带路吧,我帮你搬回去。”

    陶潜在一旁看得心弦触动,自己走遍大江南北,能不欺压老百姓的兵已经是一等一的好兵了。

    何曾见过士兵主动帮助百姓干活,不图回报的?

    不对,他们也是有回报的。

    陶潜看向四周的百姓,若有所思。

    在百姓看向那些士兵的眼神中,他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感激。

    他们收获的是百姓们的尊重。

    在奉国,没人叫他们贼配军。

    军人、战士、兵,才是他们的称呼。

    “李二蛋,你家收了多少斤?”身侧传来李彻的招呼声。

    陶潜侧头看去,见到一名汉子和他媳妇一起将最后一筐豆子抬上牛车,身后还有个半大的孩子跟着。

    汉子听到李彻话,摸摸了脑袋上的汗,憨厚道:

    “回殿下的话,俺家二十亩地,收了能有两千多斤大豆。”

    李彻微微颔首,古代大豆的亩产量,受到农业技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唐宋时期,一亩地也就能收一百斤大豆。

    朝阳城外这片地刚刚开垦出来,又不是黑土地,能达到这个产量已经算是丰收了。

    “不错,再接再厉,明年本王送你们一些更高产的种子。”

    “哎呦。”李二蛋连连鞠躬,“多谢殿下,多谢殿下。”

    李彻笑着点了点头,摆了摆手。

    如今的朝阳城百姓对李彻奉若神明,对他的话更是深信不疑,这也免了他推广新种子的麻烦。

    种在王府后院的那些种子,基本都长成了。

    其中百分之七十都能适应关外的气候,包括李彻最期望的玉米。

    而让李彻倍感意外的是,棉花竟然也能成活,而且长势还算不错。

    在他的印象中,种棉花最出名的地方是新疆,东北到底能不能种棉花,心底一直没数。

    他不知道的是,辽宁植棉的历史其实很久了,甚至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

    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大凌河、小凌河、绕阳河、女儿河等流域的冲积平原上,能够在较短的生长期里取得良好的收成。

    明年开始,这片地就不会种豆子了,而是以玉米为主粮,棉花为经济作物,其他蔬菜、作物为辅。

    李二蛋一家子走过,李彻又看向后面的人,耐心地挨个问询。

    百姓自是不会隐瞒,一五一十地将亩产报出。

    身旁的秋白握着毛笔,将一条条数据飞速记录下来。

    李彻心中有了一个大概的数字,这批豆子的亩产应该在100斤到120斤之间。

    的确算得上是丰收了,这收成比关内大部分地区都高多了,主要还是因为关外没受灾。

    源源不断的大豆被收割下来,百姓们留下自家吃的部分,剩下的全部卖给了奉国府衙。

    李彻事先说过,百姓们可放心耕种,不管收获多少粮食,自己都会平价收购。

    大豆这东西浑身是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重要的农作物,甚至还当过主粮。

    直到稻子、麦子等禾谷类作物被广泛种植,大豆才开始转变为调味品和辅粮。

    李彻花钱从百姓们手中买来大豆,自然也不会吃亏。

    大豆可以榨油,可以做成豆腐,可以酿成酱油。

    豆荚和豆叶切碎后,可以用来喂养牲畜。

    豆根是极好的化肥。

    豆杆可以用来烧火,还能制作粗饲料。

    饲料、化肥留着自用,酱油和豆油卖到关内去,还能赚上一笔。

    刚刚修建的水泥路派上了用场,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都需要晒粮。

    李彻坚持将水泥路修宽,此刻正好方便百姓们晒粮。

    然而,一件让李彻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殿下,库房内的铜钱不够用了。”钱斌突然来到李彻身旁,耳语道:

    “百姓们手中的大豆已经足够他们过冬,您之前还许诺了他们,王府收购多余的粮食。”

    “咱们王府的铜钱本就不多,其中大部分都用来给官吏、工人、士兵开俸禄了。”

    “您看要不要停止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让他们自行买卖,或者存起来?”

    李彻闻言,皱着眉摇头道:“几个月前的承诺,转头就不兑现,那我这个奉王还有什么公信力?”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买!库房里的钱不够,就先给百姓们打欠条!”

    “这......”钱斌面露为难之色。

    只有他这个奉国大管家才知道,奉国的财政情况有多难。

    从李彻就藩开始,奉国战事就没停过,加上大兴土木,又赈济百姓。

    从关内带来的钱早就花光了,契丹、高丽那里抢来的也是杯水车薪。

    铜币的制作还未搞定,奉国一直处于极度缺钱的状态。

    “殿下,您再考虑考虑,官府给百姓发欠条,这种事闻所未闻啊。”

    钱斌实在是无法理解李彻的想法。

    自古以来,官府缺钱了,只需要早收多收百姓的税赋,哪有向百姓借钱的道理?

    李彻摇了摇头,刚准备回答。

    身后突然传来一连串的马蹄声,一名哨骑高喊:“殿下,去关内的商队回来了!”

    “哦?”李彻面色松缓下来,“好了,不用打欠条了,本王的财神爷回来了!”
  http://www.xvipxs.net/185_185297/651802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