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御极四年,殚精竭力,兢兢业业,不敢有一点疏忽松懈。”
“就怕天下百姓对朕不满。”
“山东蝗灾本是天灾,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正是朝廷赈灾之时。”
“可恨白莲邪教,罔顾百姓死活,煽动叛乱。”
“幸好有诸位爱卿替朕排忧解难,平定叛乱。”
“朕今日要告诉天下人,凡与国朝有功之功臣,朕绝不吝封赏。”
顺德帝在御座上,俯视众臣,开口训话。
视线尤其在贾琮身上停留许久。
说完,这才对夏守忠命令道。
“夏守忠,宣旨吧!”
“奴才遵旨!”
夏守忠躬身一礼,早已有太监在一旁端着托盘。
托盘上放着一封封圣旨。
“奉天顺德皇帝制曰……”
一封封圣旨被颁布。
顺德帝登基第五个年头。
朝中大权仍把持在太上皇手上,手下可用之人不多。
这次为了笼络人心,也为了千金买马骨。
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凡是这次跟随贾琮一同平叛的将领,都有封赏。
依照大乾祖制,凡修行到了第三境者,皆可封子爵。
但是这个爵位,更多是一种荣誉。
与世袭爵位相比差距颇大。
绝大多数修行之人,除了本身在大乾各部效力的。
剩下的极少有人会来讨这个封号。
这次五尊武道先天,全都封了世袭子爵。
剩下的人,大部分封了男爵。
算是踏入勋贵的门槛。
还有功劳不够的,也都提升了官职。
牛继宗加封骑都尉,距离侯爵更进一步,京营副指挥使一职不变。
隋茂祥直接跳过了三等侯,封二等宁远侯。
让宁远侯府重新恢复了门楣。
众人各自出列领旨谢恩,脸上抑制不住的喜悦。
很快,托盘上的圣旨只剩下两封。
“安国郡主薛宝钗接旨!”
“臣在!”
站于贾琮身后的薛宝钗出列来到殿中。
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宝钗来上朝,还是夏守忠特意叮嘱的。
大乾建立以来,还是第一次有女子位列朝堂。
纵观历朝历代,这样的例子也不多。
“奉天顺德皇帝制曰:白莲作乱,祸及四方,百姓涂炭,社稷不安。郡主挺身而出,随军征讨,奋勇当先,屡建奇功。”
“授骠骑将军、加上护军!”
“封清虚灵慧镇国龙女,位列一品,执掌道录司、僧录司,赐入阁观政之权,钦此!”
一封圣旨颁布完毕,瞬间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女子入朝为官,已是罕见。
骠骑将军乃是正二品的武散官,上护军是正二品的武勋官。
两者仅代表地位,并无实权。
若是这样还不算什么。
关键是后面。
清虚灵慧镇国龙女,执掌道录司、僧录司!
二者在大乾只是六品衙门。
一个负责管理天下玄门道教,一个负责管理天下佛门僧众!
当然,这里的管理,更多是名义上的代表着大乾对天下的统治。
可若是三者结合。
一个词汇突然出现在群臣的脑海中。
国师!
大乾立国百年,从未有过国师一职。
如今已经少有人知,前朝大元时期,便拜了一尊第四境国师。
掌管道录司和僧录司!
国师者,一国之师。
位高权重。
凡是认为对国朝不利的,都可出言进谏。
前朝时期便是当朝的宰相,都要避让三分。
当年前朝国师一身密宗神通,在暗地里接连刺杀起义军高手。
让各路义军苦不堪言。
最后还是大乾太祖亲上龙虎山,请天师出手设局。
这才将其镇杀。
现如今顺德帝虽未明言。
可满朝文武谁看不出来,这是又封了一位国师了。
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有着入阁观政的权利。
“多谢陛下,宝钗领旨!”
面对群臣的惊骇,宝钗只是淡淡的躬身一礼。
然后重新退回到贾琮后面。
如同一个影子一般,不显山不漏水。
但却无人再敢忽视其存在。
满朝大臣看着贾琮的身影,无不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薛家龙女,半步第四境,威震江南!
换成任何一个权贵之家,能出此等天骄,那都是祖坟呲爆竹了。
可是偏偏如此天骄,对贾琮却百依百顺。
永远是以一副附庸的地位出现。
如何不让人嫉妒。
……
“紫衣侯贾琮,接旨!”
宣读完对宝钗的封赏之后,夏守忠拿起最后一封圣旨。
“臣在!”
贾琮出列,来到殿中。
“奉天顺德皇帝制曰:”
“自古国家之安,皆赖忠臣良将之力。近者,山东民乱,白莲肆虐。”
“幸有贾琮英勇果敢,谋略过人,率军征讨,屡破贼众,威震四方!”
“封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兼京师十二团营指挥使,授骠骑将军、加上护军!”
“晋一等靖安侯,准世袭罔替,传之子孙,世世相承,永不更移!”
……
很快,一封圣旨颁布完毕。
如果说之前宝钗的国师之位,是轩然大波。
那这封圣旨就是如同八级地震一般了。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
大乾设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每府各设左右都督。
共计十人,都是武将一品!
这是大乾军方的最高荣誉,无数将士做梦都不敢想的职位。
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军中老帅。
虽无实权,却都是德高望重者,而且十个职位是宁缺毋滥。
现如今算上贾琮,也不过只有六人。
其余五人,全都是头发花白,已经年过花甲了。
最关键的还是后面的爵位。
打残白莲教这么大的功劳。
贾琮的荣誉爵位会转世袭爵位,这已经是朝中绝大多数朝臣的共识了。
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
不光是世袭!
还是世袭罔替,世世相传,永不更移的那种。
这在大乾贵爵勋爵并行的制度下。
无疑更为珍惜。
拿魏国公楚兆忠来说,超品国公,军中老帅。
可若魏国公府下一任袭爵人不成器,没有军功在身。
那也只能袭个一等将军的勋爵。
此后五代,逐代递减,五代之后,便是平民。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贵爵降为勋爵。
后世子孙,哪怕是重新获得军功。
那也要从本爵位开始重新晋升。
如魏国公之子,若真袭一等将军爵,而后立下军功。
就只能从伯爵开始升起。
里外里差了不知多少倍。
如此便可以看出世袭罔替的含金量了。
(本章完)
http://www.xvipxs.net/182_182459/639241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