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正文 第168章:废除丞相制,就要强化御史台,改建为督察院。

正文 第168章:废除丞相制,就要强化御史台,改建为督察院。

    “在我身上?”

    朱元璋的目光也是转向了朱橚,朱橚也是伸出手,指向自己,不确定道。

    “三哥,你该不会是想牺牲我吧?”

    顿了顿,朱橚又是瞪大眼睛道。

    “你怎么说也是我弟弟,我怎么可能牺牲你。”

    朱棡狠狠的刮了一眼朱橚,便是道。

    朱橚瞬间松了口气。

    “那伱的意思?”

    朱元璋却是转头看向朱棡,轻声询问道。

    “将老五改封为周王,藩镇移向开封。”

    “别再让老五领吴王,这场风波,自然会平定。”

    “至于理由?”

    “钱塘乃朝廷财税之重镇,不适合作为藩王藩镇,这个理由足够了。”

    朱棡想都没想,便是直接开口道。

    历史上朱元璋也是用的这个方子,将朱橚改为了周王,藩镇移去了开封。

    虽然不知道这其中究竟有没有这一因素,但想来应该是有点引子。

    再者,朱元璋将朱橚封为吴王,的确没有多想,只是单纯的封为了吴王。

    可却忘记了,元朝末年,击败陈友谅以后,就是东西吴王之争,所以这个王爵,的确不能轻易册封。

    所以与其想个主意,倒不如直接将朱橚就按照历史上的痕迹,直接改封去开封,也不用太费脑筋。

    这谣言也是不攻自破,不用太过于在意。

    更是可以借此稳固朱标的地位,让这些人明白,朱元璋绝对不会易储。

    大明朝的太子爷,也只能是嫡长子朱标。

    这样纵然再多的阴谋诡计,恐怕也是无处施展。

    毕竟风声刚起,朱元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掐灭了火焰燃起的苗头。

    “咱明白你的意思了。”

    “其实就是不需要任何理由,而此时改封周王的圣旨,就可以掐灭一切声音。”

    “这也可以进一步的稳固你大哥的太子之位。”

    朱元璋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老五,就看你愿不愿意改封为周王?”

    朱棡转头看向了朱橚,又是道。

    “只要能终止谣言,我哪怕是不做这个王,都可以。”

    朱橚想都没想,便是果断开口道。

    年少的心思不会太过于复杂,特别是朱元璋也不会给这些儿子们机会。

    毕竟在朱元璋的心里,太子的位子只能是朱标的。

    所以这些儿子们压根不会有机会,那就更不可能多想。

    而且纵然开封不如钱塘,毕竟钱塘属于膏腴之地,但朱橚还是亲王,权势依旧,荣华富贵,也不可能会缺。

    “只是父皇,儿子可不可以学医?”

    思索间,朱橚又是看向朱元璋挠头道。

    改封什么的都不重要,重点是能不能学医?

    毕竟朱橚对于学医,几乎已经到了魔怔的状态。

    又或者是这臭小子叛逆,朱元璋不让他干什么?

    朱橚就偏偏想干什么?

    横竖赌的就是一口气。

    “去吧。”

    朱棡从龙椅上走下来,便是摁住了朱元璋的肩膀,随后看向朱橚摆了摆手,示意其退下。

    “多谢父皇,多谢三哥。”

    朱橚哪能还不明白朱棡的意思,眼中顿时浮现起一抹喜色,又是磕了磕头,便是离开了御书房。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想学就去学吧。

    哪怕是老爷子不乐意,上面也有人给你顶着。

    “你就不能让他学点好的?”

    朱橚刚一踏出御书房,朱元璋便是竖起眉头看向朱棡道。

    语气之中,明显有些不满。

    “学医怎么就不好了?”

    朱棡挑了挑眉头道。

    “学医当然没什么不好,只是他出生于皇室,岂能做个大夫?”

    朱元璋直接摇了摇头道。

    “他要学医,也不代表他想做个大夫?”

    “而且就算是做个大夫,又能如何?”

    “他不还是您的儿子,他不还是亲王?”

    “况且要是他在医道,有所建树,我大明也就会少一些因疾病而死的百姓。”

    “所以您老人家就放宽心,让他去学吧,如果老五真的学不通,他自己都会回头。”

    “但要是学明白了,这可就是我大明的宝贝疙瘩。”

    “毕竟你让他带兵打仗,大明又不缺能征善战之辈,可是医学领域上的人才,真的是不可多得。”

    朱棡一边为朱元璋捏肩,一边轻声开口道:“再者,对于老五学医的事情,朝廷也可以大力宣传,就是要让百姓们明白。”

    “大明的王爷,也会以行医治病为己任,这更会让百姓生出亲和,毕竟你只有融入百姓,才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

    “还有就是这场谣言,老五都去学医了,还怎么可能争储,他心思就不在这里,更可以表明皇室之间的兄友弟恭。”

    “从而进一步稳固老大的位子。”

    话罢,朱棡又是低下头看向一脸沉思的朱元璋。

    周王朱橚,他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儿子,他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医学家。

    对于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对于百姓,也是有着极大的贡献。

    这绝对是一位贤王。

    就拿《救荒本草》说吧,朱橚在河南开封就藩期间编纂的,主要收集了大量可食用的野生植物,用于指导百姓在饥荒时期寻找食物。

    甚至,此书对后世的植物学和营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还有就是《普济方》,这是朱橚主持编纂的另一部大型医学著作。

    全书共收录了近万条药方,涵盖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各科疾病,对民间医疗实践有极大帮助。

    还有就是《普济方》的浓缩版,《袖珍方》。

    《袖珍方》便于携带和使用,包含了大量实用的药方,对普及医疗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特别是《保生余录》,原书共有两卷,收录了大量实用的药方,其中包含了内服药和外用药的配方,以及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法。

    而且,朱棡编纂《保生余录》的目的,是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广泛传播,让百姓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也能自行处理一些常见疾病,从而达到“保生”的目的。

    所以朱橚的医学成就,哪怕是在后世,在整部华夏医学史上,都占据一席之地。

    那这样的人才,朱元璋真让他去打仗,才是真正的埋没人才。

    况且对于朱橚,朱棡更是想让其好好学医,那对于未来的医学领域,绝对会起到突出的贡献。

    再加上朱棡从后世带来的理论知识,朱橚绝对可以更进一步,成为华夏医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古代医学家。

    “咱就不喜欢跟你小子打交道,说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但又不是咱喜欢的,可咱又没有办法反驳。”

    “算咯,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五想干嘛,就让他干嘛吧。”

    “咱也总不可能管着他一辈子。”

    朱元璋抬起手轻轻拍了拍朱棡为他按肩膀的手,方才一脸唏嘘道:“希望真能如你所言,老五能在医道上能走得更远,别是头脑一热。”

    “您放心吧。”

    “对于老五,儿子有信心。”

    朱棡又是重重点头道。

    “那就好。”

    朱元璋也是满意的笑了笑道。

    “对了爹,还有一件事情,儿子想听听您的意见。”

    “您还记不记得吏部尚书詹同?”

    说话间,朱棡又是轻轻拍了拍脑子,便是看向朱元璋问道。

    “自然记得,咱的吏部尚书,才气纵横。”

    朱元璋微微一愣,便是有些惋惜道:“可惜,同文在致仕不久后,就去世了。”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氏,元末明初时期的诗文作家和官吏。

    元朝末年,詹同中举人后出任郴州学正。

    后在陈友谅手下担任翰林学士承旨。

    朱元璋攻下武昌后,詹同被召为国子博士,并被赐名为“同”,后来詹同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

    而且詹同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与宋濂等人共同修订《日历》,并担任总裁官。

    还有詹同著有《天衢吟啸集》、《海岳涓尘集》等作品。

    也足以见其在明朝文坛上,詹同绝对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对于詹同,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忘记,绝对是天下大才。

    可惜就是过于年迈,加上身体又不好,所以朱元璋允准詹同归养山田,颐养天年。

    但这一别,就是彼此之间的最后一面。

    “儿子想将詹尚书之子詹徽调来京师,让其担任御史台侍御史一职,您意下如何?”

    朱棡也不知道有所隐瞒,便是看向朱元璋询问道。

    詹徽,字资善,詹同之子。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詹徽以秀才身份步入仕途,担任监察都御史。

    次年,他升任试左佥都御史,不久后转为实授。

    洪武十七年正月,詹徽升任左都御史,这是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位,品级为正二品。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詹徽兼任吏部尚书。

    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詹徽加衔太子少保,品级为从一品。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案爆发。在审问蓝玉的过程中,詹徽被卷入此案,据说蓝玉在审讯中指认詹徽为同党,导致詹徽被朱元璋下令诛杀,时年六十岁。

    所以这个詹徽是个人才,而且年龄也不小,绝对有着执政的才能。

    那就可以委以重用,毕竟洪武初年,百废待兴,只要能将其掌控在手,就不怕他跳出棋盘。

    “你是想用詹徽代替陈宁?”

    朱元璋思索片刻,便是抬起头看向朱棡道。

    “没错。”

    朱棡直接点头道。

    胡惟庸即将垮台,那其党羽自然不可能放过。

    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也都是胡惟庸的心腹,坏事更是做绝,又是大肆的排除异己。

    那朝廷当然不可能放过,可兰台身兼纠察百官之责,所以也要考虑平稳过渡。

    这才是朱棡想启用詹徽的原因。

    让詹徽先成为侍御史,熟悉御史台的事务,那等胡惟庸案爆发,就可以顺利接过御史台。

    “可以。”

    朱元璋又是想了想,便是点了点头道。

    “而且爹,您是想要废除丞相制,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状态。”

    “可也会进一步的加强六部权力,所以以现在的御史台,真的能承担起监察百官的重任?”

    面对朱元璋的点头,朱棡又是开口道。

    “你的意思?”

    朱元璋挑了挑眉头。

    “重建监察体系,改建御史台为督察院。”

    “强化中枢控制,以确保朝廷的国策得到有效执行,防止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提升监察效率,因为原有的御史台可能在规模和效率上无法满足新朝廷的需求,所以改建后的督察院能够更好地覆盖全天下,更有效地监督官吏。”

    “还有就是我大明疆域的扩张,原有的御史台已不能适应新的政治需求,所以设立督察院,也是为了完善更加复杂的行政结构。”

    “简单点的意思,就是为了创建一个更有效、更广泛的监察体系,从而将其覆盖全天下。”

    朱棡想了想,便是轻声开口道。

    这就是朱元璋原本的监察体系,也是在不久后就要诞生的督察院,从而代替御史台的职责,更好的监察天下。

    只不过朱元璋的是都察院,而朱棡提出的乃是督察院。

    因为在都察院的基础上,朱棡也是做出了细节的调整与改进,从而改善都察院的弊端,进一步的加强督察院。

    “咱真的怀疑你是不是能窥探咱的内心?”

    面对朱棡提出的督察院,朱元璋确实有些复杂的抬起头。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朱元璋会挑眉头。

    因为,朱棡说的虽然远比自己设想的好,但这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毕竟,朱元璋想废除丞相制,就不能只单单是废除丞相制。

    这其中的涉及更加的复杂,所以哪一方面都要去想。

    而且要极其的全面,要不然肯定会留下后患。

    这也就证明,朱元璋早就想过强化御史台,从而改建为新的监察体系。

    只是朱元璋还在冥思苦想,朱棡却已经将完整的监察体系,乃至于新监察体系的名字,都已经想好了。

    这可谓是深深刺痛了朱元璋的心,他这个儿子可太恐怖了,心思之缜密,对于大局的掌控,丝毫不弱于他。

    要是没有朱标,哪怕朱棡不是嫡长子,朱元璋也会力排众议,将朱棡立为太子。

    毕竟有这份大局掌控力,这就已经能与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挂钩了。
  http://www.xvipxs.net/176_176495/62790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