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中文 > 历史小说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正文 第361章 黑土地

正文 第361章 黑土地

    呼延且当的反应,略微出乎了刘荣的预料,却也还在情理之中。

    ——河套战役,匈奴固然是败了个彻彻底底。

    但真要说双方发生了惨烈、焦灼的白刃战,又或是某一方损失惨重,却也还不至于。

    从战役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无论是河套主战场,还是作为‘伪主战场’的马邑,都没有对匈奴人造成太过重大的杀伤。

    在马邑,匈奴人遭受的,是攻城战不可避免的正常伤亡。

    至于河套,更是都没打起一场像样的战斗,河套便迅速被汉军所掌控;

    等军臣率领单于庭主力折返回援,匈奴大军更是被堵在了大河以北的高阙,有心南望,却又无力渡河。

    如此算下来,一场河套战役,匈奴人主要的损失,还是河套地区这片塞外沃土,以及留守河套地区的部族。

    至于匈奴人的根基:草原百蛮各部,却并没有遭受伤筋动骨级别的创伤。

    换而言之,匈奴人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过去的匈奴人有多强大,如今的匈奴人,也依旧还是那么强大。

    非要说出现了什么变化,也就是汉家的武器装备在迭代,战斗力有了些许提高;

    并且在得到河套之后,汉家很快就会拥有相当数量的骑兵部队,从而不再被匈奴骑兵集群在兵种层面克制。

    总计而言就是:眼下,汉室军队有了一个小的增强,未来几年还会有一波大的增强;

    而匈奴人的军队却并没有遭受削弱,依旧维持着过去的战斗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无论是华夏史还是外族史,能被称为‘帝国’的政权或文明,从来就没有哪个是好相与的。

    而如今的匈奴帝国,虽然已经来到了历史的拐点,即将开启衰弱周期,但这也恰恰意味着如今的匈奴人,正处在整个文明、政权的巅峰。

    一场河套战役,固然能让汉家上下君臣、军民军心大涨,让草原人心惶惶;

    但也绝对还没到汉家自此无敌于天下,匈奴人就此一泻千里,一触即溃的程度。

    眼下,匈奴人想要将战略重心西移,这就使得未来几年的匈奴人,需要一个安定的东南方。

    为了这个战略需求,匈奴人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以换取汉家‘我安生几年,不去招惹你’的承诺。

    但这并不意味着如今的匈奴人,真的沦落到过去,汉室宁愿委曲求全、屈辱和亲,也得求得和平的地步。

    ——未来这几年,汉匈之间是否会爆发大战,汉家固然是无所屌谓,打也行,不打也行。

    但匈奴人对未来几年,汉匈是否爆发大战的态度,也绝非‘千万不能打,无论如何都要求汉人别打’,而是仅限于:尽量和汉人商量商量,能不打就尽量别打;

    可若是商量不出结果,实在非打不可,那也不是不能打。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匈奴人做出‘割让河西’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只不过,正如刘荣先前所言:在某些时候,外交,和行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一方漫天要价,一方坐地还钱,两方温文尔雅的问候一下彼此的祖宗十八代,然后达成一个双方都不满意,但都勉强能接受的结果——这才是国与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外交商措,所普遍存在的常态。

    就如此番,匈奴人拿已经被汉家占据的河套,以及汉家永远无法真正掌控的北海来作为筹码,这和空手套白狼没什么区别;

    而刘荣张口就是河西,闭口又加上个东海——即草原与朝鲜半岛的连接处,显然也是在狮子大开口。

    虽然最终,双反都不可能得偿所愿,但也并不意味着这件事,真就没的谈了。

    至少在匈奴人有这个需求,刘荣也并不曾表露‘没得谈,非打不可’的意图,双方都对商筹持开放态度的前提下,这件事,其实还是有的谈的……

    “割土——尤其还是割河西之土,是万万不可能的。”

    “若是旁的事,外使即便无权决断,尚且还能遣人回转,请示我主。”

    “但河西,却是根本不用请示,就能确定根本没有商量余地的事。”

    “皇帝陛下若当真有心促成和平,便请换一个条件吧。”

    不多时,呼延且当便做出了第一次让步。

    ——河西绝对没得谈!

    ——割土,原则上也没得谈。

    如果可以,就提其他和割让土地无关的要求;

    实在要割土,也别提河西这种敏感的地方,而且即便最终真的割了某块土地,官方层面也不能是‘割土’的名义。

    对方做出了让步,刘荣自也没有再死咬着不放。

    故作思虑之状,以指腹摩擦着唇下,沉吟许久,方开口喃喃道:“既然河西没得谈,那就等过几年,派军队打下来吧。”

    “倒是那东海……”

    “也不算是什么好地方啊?”

    “那般酷寒、偏僻之地,我汉家得之,也不过是流放囚徒之用。”

    “当真割不得?”

    看上去,双方都是在表明立场和底线,但二人心里其实都清楚:这件事,基本已经商量出结果了。

    ——匈奴人本意割让河套和北海,刘荣原本想要河西和东海,也就是后世的东北三省一带;

    双方各退一步:匈奴人不提河套、北海了,刘荣也不提河西了。

    剩下的,便是寻个像样点的由头,让匈奴人站着,把东海割让给汉室。

    这就不是刘荣需要头疼的问题了。

    让匈奴人自己想去吧;

    反正无论是什么名头——赠与也好,陪嫁也罢,刘荣都不在乎。

    只要能把那片冰封的黑土地收入囊中,刘荣根本不在乎名头是什么。

    “既然没得谈,贵使便下去好生思量一番吧。”

    “——和平,朕自然是希望促成的。”

    “但自有汉以来,我汉家历经四代先皇、五十余载,所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便是:和平,从来都不是可以平白无故得来的。”

    “和平,是需要付出代价,才能换来的。”

    “谁需要和平,就应该由谁付出这个代价。”

    “代价越重,和平就越会被珍惜。”

    如是一番话,看似是刘荣下了逐客令,实则却是第一次谈判基本达成了一致。

    ——刘荣要东海!

    什么河西,什么耕牛之类,刘荣都绝口不提——就要东海!

    如果给得了,那就下去想办法,看怎么合理合法,又不伤尊严的把北海割让给汉家;

    给不了,那也没得谈了。

    ——退让也是有限度的!

    河西河西给不了,耕牛耕牛给不起,最后连个最不要紧的东海都舍不得给?

    真就舔着个ac脸,空手套白狼啊?

    是你军臣脑子进水了,还是朕脑子里的水泛滥成灾了?

    作为使节,呼延且当也明白了刘荣的潜台词,便也没过多纠缠,当即便拱手拜别,退出了大殿。

    临走前,听出刘荣最后那番话,是在提醒自己‘别想空手套白狼’的呼延且当,也没忘反过来隐晦的提醒刘荣:东海能不能谈妥,不好说,但我尽量;

    但哪怕能谈妥,一个东海,也已经是极限、是我大匈奴的底线了。

    除了东海,我大匈奴连一根牛毛、一颗羊粪蛋都不会多给!

    刘荣也只是淡淡一摆手,就此结束了这场自河套战役后,汉匈双方首次正式会面接洽。

    只是匈奴使团退下,却并不意味着这场会面,真的就此结束。

    或者应该说:会面结束了,但汉家朝堂内部,还有一场关于这场会晤的总结、归纳会议。

    ——使团退下了,汉家上下君臣,却丝毫没有完事儿下班的轻松。

    反倒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使团退下之后才打起精神,真正进入到了工作状态之中。

    而后,便是一场漫长而又焦灼,且相当激烈的商议。

    至于议题焦灼的核心,也不外乎刘荣那随口一提的河西之地。

    原本没人想到河西;

    更没人敢想‘匈奴人割让河西’这种异想天开的条件!

    但刘荣提了一嘴,大家伙儿心底的馋虫就被勾出来了,就很难按捺住再争取一下的冲动。

    好在最终的结果,也还算在刘荣的掌握之中。

    经过这场漫长的商议,汉家朝堂中央总算是统一了思想:要燕国正北及东北方向,以鲜卑、乌恒二山为中心的方圆千里土地,来作为匈奴人‘求和’所付出的代价。

    至于这个代价能否真的换回和平,这就看汉家的心情了。

    过去这几十年,汉家坚持不懈的和亲,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如果和亲有用,约定有用,那过去这几十年的汉家,就该是和匈奴人只打了一场,然后只和亲了一次;

    然而事实却是:反复被匈奴人入侵,战后又周而复始的和亲。

    看似每次和亲都能换来三两年安稳,实际上,却不过是和亲送过去的陪嫁,够匈奴人踏踏实实吃上个两三年。

    等吃完了,匈奴人自然就又来了。

    现在双方角色互换,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结盟,当然是要结的;

    说不定还要反过来,让匈奴人送个挛鞮氏公主过来,和汉家反向和亲呢!

    且无论和亲与否,和亲所需的陪嫁,匈奴人也是一定要给的。

    至于结了盟、收下陪嫁,并承诺‘不主动挑事’之后,汉家是否遵守承诺,就完全取决于汉家自身的利益需求,以及现实考量了。

    如果有一天,刘荣觉得是时候干一仗了,那就打,没说的!

    ——反正盟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因为上厕所的纸不够用,才诞生在人世间的。

    若刘荣觉得不打更好、更赚一点,那就不打,对外就美其名曰:哎呀~

    和匈奴人签了条约~

    咱得遵守承诺呀~

    主打的就是一个进退自如,怎么说都是汉家有理。

    对此,匈奴人当然也是心中有数。

    毕竟这种拿和亲盟约当厕纸的举动,匈奴人才是个中行家。

    但有些时候,国家大事就是这样的。

    ——选择a:不做,百分百不会成功;

    ——选择b: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成功的机会。

    这样的情况摆在个人、个体身上,显然是a更正确一些——反正b也不是一定成功,甚至成功与否,还得看对方会不会犯傻;

    但到了国家层面,正确答案却永远都是:b,搏一把!

    就搏一手对方傻逼!

    过去这些年,汉家也是在搏。

    却不是在搏匈奴人犯傻,而是在搏匈奴人要脸。

    很显然,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要脸’二字不能吃不能喝,一点意义都没有。

    现在,反倒是匈奴人,来搏汉家要脸了。

    对此,刘荣只能表示:哎呀~

    脸这个东西啊~

    可要可不要,唾手可得的时候,朕自然是要的~

    但若是要了面子,就会伤了里子,那朕即便是喊上一声‘朕蛮夷也’,又有何不可?

    “嗯……”

    “东海……”

    …

    “东北黑土地啊~”

    “得了这片土地,朝鲜半岛,也得好生盘算一下了……”

    事实上,对于如今的汉家而言,内部真正的问题,并非土地兼并所导致的耕地稀缺,亦或是土地无法承载人口。

    ——事实上,华夏文明发展到如今,眼下的汉室版图,依旧有近半区域没有得到开发。

    东北方向,别说是后世的东北三省了,就连后世河北、天津一代的燕地,都没有完全开发成适宜居住的区域;

    南方就更别提了——以长沙为基准点的后世两湖、两广,乃至于更靠北、更靠近中原的荆吴之地,都至今还被称之为‘湿瘴遍布,沼池遍地’的不毛之地。

    而这片不毛之地,在大约千儿八百年后,被华夏文明称之为:江南。

    若是能把这块地方开发出来,别说是如今汉室这三千万人口——便是再翻个两番甚至三番,人口达到大几千万甚至破亿,汉家也绝对负担得起!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内部开发程度不够的情况下,再去图谋外部扩张,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对于后世的大东北,以及与那片区域接壤的朝鲜半岛,刘荣,却也有着自己的长远考量……
  http://www.xvipxs.net/171_171883/649840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