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内阁一起奏请皇上择立太子,储君不立,社稷不稳。
而后,户部尚书及一干大臣以立长为由请立赵王为太子。
工部尚书及一干大臣则以立贤为由请立七皇子为太子。
七皇子赵祁,年十五,乃安嫔所出,母家虽不显,但也是书香门第,且七皇子聪慧过人,恭顺有加,脾气温和,实是担得起一个贤字的。
但不管是户部尚书一干还是工部尚书一干,皆被皇上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皇上还发作了好几个大臣,不是贬官就是罚人闭门思过。
一通龙颜大怒,让众臣都知道皇上且还惦念着先太子呢,这个当头,谁请立太子,谁挨收拾。
这事便暂且安静了下来。
一晃,就是瑞康二十六年的除夕了。
因着宋氏吕氏他们都回并州去了,这个除夕,石榴干脆是让大哥二哥他们过来一起过的。
长辈不在,孩子们都不在,到底也少了热闹,冷冷清清也就过了。
年一过,二月里,朝中请立太子的声音再度响了起来。
这次,皇上倒是没再发作骂人了。
为了江山社稷,这储君也是要立的。
毕竟,皇上今年已经五十有六了,怎么着也不算年轻了。
见皇上默认了,一众大臣也是打了鸡血,请立太子的奏折是一本本的往龙案上送,早朝时也是争论不休。
到底是立长还是立贤,朝中站赵王和站七皇子的是旗鼓相当。
当然,也少不了一部分人保持中立,谁也不站的,比如靖安侯府,比如愉亲王。
赵王为了获得愉亲王的支持,那也是下了血本,专门花高价从东边买了上等的珍珠回来送给愉亲王妃,谁都知道,愉亲王爱妻如命,讨好王妃比讨好他更让他欢喜的。
就在赵王以为自己势在必得之际。
四月里,中宫皇后却突然将十七皇子养在了名下。
只因十七皇子的生母刘美人为救皇后娘娘不慎跌入了御湖,救上来时人已经没了气息。
皇后娘娘感念刘美人救命之情,又看在十七皇子年幼,便将人抱来了身边亲自抚养了。
这一下,情形就复杂起来了。
不管是立长还是立贤,那都是基于中宫无所出没有嫡子的情况下。
但祖宗规矩,必是立嫡高于一切的。
现在皇后娘娘将十七皇子养在了自己名下,那玉牒上,十七皇子就是正儿八经的中宫嫡子了。
五月里,便有大臣上奏,请立中宫嫡子为太子。
赵王一派自然以十七皇子年幼为由反对。
七皇子一派暂且保持沉默。
就这么争争吵吵的又是半月,到六月里,皇上下了圣旨。
祖制有言,储君当以嫡子。
是以,年仅三岁的十七皇子便被正式册立为了太子。
朝中争的脸红脖子粗的赵王党也只能偃旗息鼓。
得知十七皇子被册立太子,石榴也是唏嘘。
同人不同命,什么是命,这就是命啊。
若不是被皇后养在膝下,这太子怎么立也立不到他一个才三岁的孩子头上的,上头十来岁的皇子可不少。
特别是赵王,儿子都比十七皇子大一岁呢。
不过太子立谁,她也管不着,重要的是总算是立了,立了就安稳了,她也不用提心吊胆的生怕京城会动乱呢。
想着因去年形势不明被送回去的家人们,游历过的李荣樟兄弟几个进了州城的书院继续上了学,这会儿也是不好再跑来跑去的又往京城来。
石榴便准备让人回去把吕氏宋氏他们给接来。
但范晋却说不急,他每天在翰林院,再加上周秉文如今又是礼部尚书的女婿,有些风向和不暗潮汹涌总是摸得着些的。
石榴闻言,就暂且又搁置了下来。
果然,八月的中秋宫宴就出了事。
年幼的太子失足跌下了台阶,额头上被磕了一道极深的口子,太医诊断,有可能会留疤。
皇后大怒,杖毙了伺候太子的一干内侍宫女。
可惜,诊治一月的太子依旧是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去也去不掉。
而后,赵王党便再次蹦跶了起来,以储君不能面目有损为名,奏请皇上废立太子,改立长。
皇上留中未发。
冬月里,南疆八百里加急军情送进京来,金国三十万大军来势汹汹,兵临肃灵关。
满朝震荡。
自先皇在位时,我朝便与金国签订了友好文书,这么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可金国竟然一声不响就发了兵,这是撕毁了两国签订的文书?
也是,当年与先皇签订友好盟国的金国成帝早就不在了,现在执政的是他的孙子,此子素来好斗,他们想过早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早来。
在外敌侵犯之时,关于储君之事都得统统先往后靠,皇上立马下旨,封白行为征南元帅,点兵二十万,即日赶往南疆。
外敌来犯,举国百姓也是人心惶惶起来,自是每天都祈祷我大晋将士能旗开得胜,将金国大军杀退。
瑞康二十七年的除夕,因南疆战事,整个京城都略显冷清,没有往年的歌舞升平。
连带着年后的春闱,似乎也没往年那般叫人关注了。
瑞康二十八年四月,南疆告捷,我大晋将士大败金国大军,将金国大军打得败退硅城。
此捷报传回惊,百姓们自是欢欣鼓舞。
六月,捷报再此传回,金国派遣使臣前来议和。
朝中关于和还是战也是争论不休。
但皇上病了,这当下,自然是要和,是以,皇上下旨,命礼部尚书等几位大臣前往南疆,跟金国谈和事宜,是金国主动讲和,自然是要趁机多谋些对我大晋有利的条件的,也要让金国知道,不是我大晋不打了,而是看在你们诚心议和的份上,看在你国成帝的份上,才来议这个和的。
自此,拉锯了半年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路了。
外患得以解决,朝中关于废太子的声音再度响了起来。
可惜,皇上自病就没能再起来过,连着早朝都罢了,只叫了谢首辅和几位阁老处理政事,也只见这几位大臣。
九月,大晋与金国正式议和,金国签订了二十年内不再来犯的文书,并送来了一位公主和亲。
外患的事也彻底平定。
十月,皇上病危,传召谢首辅和愉亲王至龙榻前,改立诏书,废太子,封十七皇子为寿王,册立七皇子赵祁为太子。
当晚,宫里便敲响了丧钟。
瑞康帝薨逝,享年五十七岁。
举国守孝,百姓中一年不得婚嫁喜事。
这时候石榴和范晋已经到了锦州境内。
四月殿试结果一出,范晋这一干上一届春闱考进来学习的庶吉士也就正式散馆,相当于结业了。
也给新晋进士们腾位置呢。
散馆出来的庶吉士要么派往六部,要么下放。
范晋和石榴只想早点离开京城,走了靖安侯府那点小关系,也使了一大笔银子,是以,范晋的任书是最快到手的。
下放锦州暨阳府荣县任县令。
荣县是个中县,不好也不坏,关键的,离京城远,但离老家大名府,也就十来日的路程。
任书到手时,恰逢皇上病了,石榴和范晋也是麻溜的收拾东西,即刻起了程。
京城的宅子和铺子这些自是留了人看着的,至于在京城待了两年早把威风快驿站做上正轨的李荣棕和李荣榆,同样,另派了管事接手,兄弟俩带着林氏他们,跟石榴他们一起走的。
范晋去锦州当官,李荣棕兄弟俩就去锦州接着干威风快驿呗。
回程经过大名府,石榴和范晋还在家里头待了数日,见见许久不见的众亲朋好友,然后再继续往锦州去。
待他们去锦州安顿好,再接吕氏他们过来。
这不,刚进了荣县,交接了文书,正式走马上任的范晋,就收到了皇上驾崩七皇子被立为太子择日登基的消息。
同石榴对视一眼,两人也是唏嘘。
本以为十七皇子是天选之子,可结果,才当了太子没两个月呢,就出了意外。
兜兜转转,最后的太子却是七皇子。
七皇子也好,至少性情温和,比赵王好太多了。
荣县不大不小,下辖六镇,四千户百姓,范晋一上任就忙碌起来,一直到过年前夕,才算是将荣县的事务都熟悉起来。
这个除夕,便是范晋和石榴两个人过的。
年一过,石榴便立马让人回大名府接吕氏他们前来。
同时,也知道了京城事的后续。
赵王赶在太子举行登基大典前夜发动了宫变。
那一晚,皇宫上方火光滔天,一直到天亮才平息下来。
赵王被斩杀于正德殿前,赵王府一干家眷皆被贬为庶人发往皇陵囚禁,永世不得离开。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改立国号为元德,册封正妻为中宫皇后,尊嫡母为母后皇太后,尊生母为圣母皇太后。
再将底下的一众弟弟全都封了王,或留在京城,或打发去封地。
一众公主姊妹全都荣封赏赐。
除此之外,还封了靖安侯为靖安公。
自此,动荡了两年的皇储之事也终于拉下了帷幕。
http://www.xvipxs.net/170_170469/651416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