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中文 > 历史小说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正文 第1549章 星球大战计划(第一更,求订阅)

正文 第1549章 星球大战计划(第一更,求订阅)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制定一个长期的研究和发展计划,以达到最终消除战略导弹威胁的最终目标。我相信,我们着手进行的努力,有希望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

    在官邸的会议室里,面对着三十几名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包括科学家,经济学家,空间技术专家,武器专家等等。

    李毅安的提出了他的构想,或者说,是把“星球大战计划”的构想拿了出来。

    “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的核战略就是确保相互摧毁战略,也就是当敌国发射核武器毁灭我们时,我们有能力进行反击毁灭苏联。通过这种恐怖的同归于尽的核平衡来维持和平。

    而这是目前各国所采用的一种战略思想,也是人们能够想到的最好的维持和平的方法!”

    话音稍微顿了一下,李毅安继续说道:

    “从理论上看,反弹道导弹系统如果能够实现,那么我们将从根本上瓦解他国对我们的核威慑,从而保证我们的安全。

    这也是我召集大家过来的原因,就是探讨这个问题。”

    在李毅安的话音落下后,太空技术探索公司的袁家骝则说道:

    “阁下,在洲际弹道导弹问世后不久,美、苏就各自启动了反弹道导弹研究,也都出了一些成果,比如美国的“耐基-宙斯”和“卫兵”反导系统,苏联的“橡皮鞋套”反导系统等,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的,苏联早在4年前,就在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导弹拦截试验并获得成功。”

    简单的介绍了美国和苏联两种截然不同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后,袁家骝又跟着介绍道:

    “我们是在4年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两年前古巴导弹危机后,全方面展开了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一切顺利的话,在不久的之后,我们将会拥有一款属于自己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

    听着袁家骝的介绍,李毅安说道:

    “你说的这些我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拦截弹道导弹的导弹,况且,美苏的系统都是以电子管、晶体管为主,再加上雷达探测和遥感技术都比较原始的年代,这些反导系统成功率很低,实用性不强。”

    李毅安直截了当的说道。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宏大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

    “更加宏大?”

    在场的这些专家们都被阁下的话给吸引了。

    “就是更具未来性的一个系统。我认为应该摧毁敌人保护自己,具体方法就是在太空中设计各种基地,部署空战武器,在敌人的弹道导弹进攻时摧毁对方的导弹。”

    李毅安继续解释道。

    “……以太空为主要基地,部署激光、粒子束、电磁炮等武器,结合地面与空中的防卫武器,组成多层次的纵深防御体系,对苏联以及其它国家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层层拦截,在导弹飞抵SEA之前,将其全部或绝大部分摧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毅安一一解释着他的构想。在场的人无不是被他所描述的那个宏大的构想给惊呆了。

    这哪里是构想啊?

    分明就是科幻电影。

    以太空作为基地,对各国的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

    而阁下提到的有些武器,仅仅只是某种概念而已,换句话来说就是压根儿就不曾存在的。

    可即便是如此也不妨碍李毅安提出他的构想。他的构想非常简单,就是把太空这个新边疆变成防御基地。

    “……相比于很多国家,有责部署太空防御力量最好的自然环境——赤道!”

    在提到赤道时,李毅安特意加重了语气。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研制一种地球同步卫星,它既可以作为预警卫星,对特定的区域实施警戒。

    也可以作为拦截系统的一部分。通过部署天基武器,可以是激光,也可能是高能粒子束武器,它可以部署在地球静止轨道太空,在敌人我们发射弹道导弹时,在距离本土几千公里之外的大海上将其摧毁。”

    哪怕是明知道这些武器可能是不靠谱的,但只要进行相应的研究,总是可以取得一定收获的。

    况且,进行星球大战计划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科技水平的发展。

    就像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一样,尽管,苏联解体后这一计划随之终止,但是美国通过在星球大战计划中的投入,收获了极大成功。

    星球大战取消后,原来计划里的很多子项目,以其他名目保留,继续推进和发展,包括: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和航天器,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地基和海基超远程预警雷达,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电磁炮……

    他们不仅在军事上收获了很多,而且美国在自动化控制和计算机通讯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迎来了美国九十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

    可以说美国靠着在星球大战计划不到1000亿美元的投入,收获了几万亿美元的回报,甚至间接性的推动了人类技术的又一次变革。

    也就是重点工程最大的意义就像“阿波罗计划”一样,虽然美国花费了几百亿,看似非常烧钱,但是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却是惊人的。

    按照后来的统计,七零八零年代支撑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主要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

    后来美国航天工业、国防工业和许多民用工业的关键技术,很大部分来自阿波罗计划的第二代或第三代技术,或这些技术衍生的技术,通过月球探测发展起来的技术,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工业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从阿波罗计划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成果。而星球大战计划所发展派生出来的技术,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21世纪。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伴随着“登月工程”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我们有一个新的长期科学探索工程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下,认为推动这一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终于李毅安还是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

    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是什么?

    是太空探索工程,是载人登月工程。

    但是在载人登月工程完成之后,下一个国家大型科技项目又是什么?

    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每一个时代的大型科技项目,只有如此才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式发展。

    所以,星球大战计划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它既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阁下这个计划的前瞻性会不会太大了。”

    与会的科学家眉头紧锁的说道。

    “是啊,有很多技术目前仅仅只是概念而已。”

    看着面前的这些专家,学者们只差没说出“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的时候,李毅安笑着说道。

    “有个概念,至少证明他们是可行的。就像当年我们制定登月计划时一样。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呢?

    正在一点点的变为现实,而且我相信我们会在未来2~3年内把我们的人送上月球,可是在10年前这不过只是幻想而已。就连把人送上太空也不过只是幻想。”

    在用太空工程作为例子证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以后,李毅又语重心长的说道。

    “科学研究嘛本身不就应该充满前瞻性吗?既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安全,同样也是为了推动科学的发展。

    而且这是一个长期计划,它并不是三年5年或者10年8年的计划,而是一个10年,甚至20年的计划。

    我相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20年里我们应该有机会实现它。应该有机会实现我们自己的星球大战计划。

    嗯,总之,一切拜托诸位了。”

    在场的这些科学家们听着阁下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个计划势在必行了。

    “星球大战!”

    在返回万户角的路上,袁家骝靠着汽车座位靠背,忍不住说道。

    “有时候阁下可真敢想啊。”

    “是啊,这个星球大战计划怎么看怎么都有点太过科幻了,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钱复康也在一旁表示赞同道。

    “是太过匪夷所思了,但对于我们而言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毕竟大多数武器都是部署在太空中的,这意味着需要研制推力更大,成本更低的火箭,只有如此才能够把那些武器部署在太空,

    所以,复康想要实现这个计划,你肩膀上的责任重大了。”

    袁家骝看着身边的钱复康,现在他已经是万户角的火箭总工程师了,他主持研制的多款火箭和导弹都已经得到了应用。

    未来想要实现星球大战计划肯定是离不开火箭的。

    “嗯,”

    点了点头,钱复康又想了一下,然后说到:

    “我明白,我们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火箭,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我认为最关键的并不仅仅只是火箭本身,”

    袁家骝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是火箭本身那是什么?”

    “电子技术。”

    钱复康说道:

    “在整个星球计划之中最核心的不是火箭,不是激光,不是高能粒子。核心的应该是电子技术。

    这才是实现所有一切的关键所在。”

    是的!

    所有的核心并不仅仅只是火箭,重要的是电子信息技术。

    无论是火箭还是其他相关的系统都需要先进的集成电路控制,而那些宛如科幻一般的武器更离不开电子计算机的控制。

    “想要实现这个计划就必须要全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或者说必须要在电子信息技术上有进一步的突破,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这一计划。”

    是在这个时候,因为心里没有底,钱复康特意用了“有可能”来形容计划的未来。

    “这个……”

    袁家骝想了一下说道。

    “还好,我们有硅谷,而硅谷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http://www.xvipxs.net/168_168450/652498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