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中文 > 历史小说 > 大宋神探志 > 正文 第两百六十一章 那个男人要回来了!

正文 第两百六十一章 那个男人要回来了!

    “先生,我表现得怎么样?”

    “非常好!”

    面对小徒弟的邀功,狄进欣慰一笑,确实对吕公孺的表现颇为满意。

    吕公孺得了夸奖,愈发开心,却是能沉得住气:“先生,这案子拖了半年,凶手还能抓到么?”

    狄进道:“线索是有的,只是案情的时间拖延越久,破案越需要运气,而这类案件大多数都会成为悬案,案卷存放在刑房中,直至彻底无人问津。”

    吕公孺哦了一声,眉宇间倒是没什么遗憾。

    狄进看得出来,吕公孺对于抓捕凶手其实并不怎么热衷,显然认为许冲掳掠孩童,结果被杀,属于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每一位断案者都有自己的是非观,由此产生偏向,这是不可能避免的,愣是要为了律法的公正,彻底摒弃人性,就连这个世界的包拯都做不到,何况别人。

    狄进心里同样有一杆秤,对于掳掠孩童的贼子,更不会抱无谓的同情心理,只不过相比起吕公孺的推断,他认为这起案子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那孩子是不是出现过?”

    吕公孺回忆着道:“我当时远远见到,是有一个孩子从马车中探出头来,与我对视了一眼,就被沈氏抱回去了……”

    狄进继续问道:“年龄呢?”

    吕公孺想了想:“瞧着和我差不多,但应比我大些,十岁左右……”

    寻常人家自然不及宰执家的用度,吕公孺八岁的模样,放到别的民间孩子身上,基本都是十岁出头了,如此判断很是严谨。

    狄进道:“这个孩子被沈氏藏于马车暗格的那段时日,你是不是每晚都听到敲击祭器发出的声音,幽幽的像是孩子的哭声?”

    “确是每晚!”

    吕公孺当时还盼着早日来兖州,有了泰山封禅的天神庇佑,驱除这吓人的动静呢,如今则不信那些,而是根据证据说话:“先生,这孩子是不是故意求救啊?”

    狄进道:“他发出的声音颇为特殊,成年人是听不见的,也正是如此,许冲和沈氏才没有察觉,不然用声音求救,第一個察觉的,肯定是同在马车里的夫妇俩。”

    吕公孺挠了挠小脑袋:“也对……”

    狄进道:“这孩子确实有几分古怪,按照沈氏之言,他一路上镇定自若,不哭不闹,又在暗格里把玩祭器,夜夜如此,别说寻常人家的孩童干不出这等事,即便是仕宦之家,习武之后,也很难做到这点,倒是真的像‘灵童’了!”

    吕公孺不禁一个激灵,他从小耳濡目染,皆是父兄的教导,又见过世面,但如果被陌生人掳走,远离家乡,每日又被关在暗无天日的格子,也得恐惧慌乱,不知哭成什么样了,那孩子又是怎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这等心性?

    狄进接着道:“关键在于,如果这孩子真的是异于常人的‘灵童’,又是怎么被许冲轻易掳走的呢?要知许冲可不是乞儿帮,专门掳掠孩童,早有经验,他只是一个爱妻如狂,不辨是非的普通人!”

    吕公孺正色道:“先生之意,此案的关键是‘灵童’之谜?我们该怎么追查呢?”

    狄进道:“记在心里便是,日后若有缘,自然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日!”

    吕公孺呆了呆,哦了一声。

    狄进笑着揉了揉他苦着的小脸:“我之前与你说过,生活不是话本,案件不会按部就班,世上总有许多未解的谜题,我至今所查的案子里,也有不少留有尾巴,若是整日烦心这些,那眼前的正事就不用做了?”

    换成包拯,估计要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了,狄进却不会过于执着,但他也会将这些案件的疑点记在心中,留待以后有机会查证。

    若是实在查不完,汇总成一部奇案集录,传于日后的侦探便是。

    吕公孺没想到心中无所不能的先生,都考虑着为下一代加加担子了,点了点头:“弟子明白了!”

    对于许冲遇害案的讨论告一段落,吕公孺又想起一位方才护着他身前的文士来,提及了他在外等待,希望见先生一面。

    狄进并不知还有大佬强势围观,心态平和:“请他进来。”

    很快一道清瘦的身影走入,拱手行礼:“狄同判!”

    狄进还礼:“多谢阁下仗义执言,敢问尊姓台甫?”

    来者微笑:“在下范仲淹,表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狄进心头一震,这位当真是这个年代最值得尊敬的人了:“原来是希文兄,失敬!”

    范仲淹奇道:“狄同判知道我?”

    狄进道:“泗水开渠之前,我也曾打听过各地水利修筑的情况,泰州捍海堰是希文兄和张公纶合力为之,予我启发甚大,想必最迟到明年,捍海堰亦能修成,造福泰州百姓了!”

    捍海堰确实是在北宋天圣六年修筑完毕的,历朝历代在其基础上修修补补,一直持续到新中国都在用,当然大家对它更熟悉的名称是范公堤,可谓功在当代,造福千秋。

    范仲淹颇为欣然,甚至有种相见恨晚之感:“不瞒狄同判,范某此来,也是为了与你探讨如何治理地方水患!”

    “希文兄唤我仕林便是!请!”

    “请!”

    文人有一个好处,士林的名望能消除身份上的隔阂,两人坐下,很快相谈甚欢。

    狄进对于地方水利如何说服地主豪强,确实有些独到的经验,也了解到范仲淹将任教应天府学,应天书院也将因这位而名传千古。

    说来有趣,如果按照历史进程,晏殊在天圣五年年初,就该被贬出京,但那时的朝堂上,正忙着官家生母案和八大王通辽案,晏殊依旧位列宰执。

    结果转了一圈,在太后还政的第一波较量中,这位官家的老师还是被贬了出去,知应天府,如今又准备请范仲淹整顿学风。

    这同样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为后来范仲淹大兴文教,纠正士风,作出铺垫。

    聊着聊着,狄进提到了吕公孺,听出范仲淹的喜爱:“这孩子若能得希文兄在文教上的指导,想必日后更加不可限量!”

    范仲淹抚须笑道:“我也很喜欢吕小郎君,若是他没拜仕林为师,还真想将他收入应天书院门墙,现在嘛,就不夺人所爱了,想来吕相公亦是不愿的!”

    狄进听出了言外之意,微微一笑:“希文兄慧眼!”

    不愧是未来的朝堂领袖,这种对于政局敏锐的洞察力,是洪迈之流万万也比不上的,而范仲淹对于现在的吕夷简,还评价颇高:“吕相公才识卓优,清慎勤政,有廉能之誉,绝人之才,仕林与他摒弃前嫌,亦是一段佳话啊!”

    这不奇怪,吕夷简在真宗朝同样是道德君子,敢于和不平之事做抗争,还进言劝阻真宗封禅,为士人敬重,后来不知是年纪大了,心态变了,还是逐渐露出本性,变得一心揽权,任人唯亲,打压异己,独断朝纲,对于范仲淹也从最初的举荐提拔,转为一力打压,最终形成了两大士大夫群体的对决。

    反观范仲淹,则始终如一。

    狄进最佩服他一点的是,同样是私德无可挑剔的君子,范仲淹是严于律己,宽于律人,对于别人的非原则性错误是能够容忍并加以纠正的,在他的带领下,士风为之一正;另一位司马光,则严于律己,严于律人,恨不得天底下人人都如他一般模样,最终自然而然的,钻了牛角尖,朝堂政事也彻底走向极端化。

    范仲淹并不知这位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他也是同样着眼于现在的人:“仕林若要回京,可别忘了泗水县,治理水患,万万不可半途而废,失了百姓之心,下次再治理,便是事倍功半了!”

    狄进颔首道:“泗水县令张廷赞,是一位为民请命的父母官,有他在安抚地方豪强,我是放心的。”

    “那就好!”

    范仲淹由衷地道:“以仕林之才,回归京师,更能一展所长,还望《洗冤集录》能尽早推广天下,造福万民!”

    狄进笑道:“承希文兄吉言!”

    按照他自己的打算,在兖州同判的位置待上两年,把泗水县的水利工程完全修好,境内的弥勒教势力彻底消弭,第一任同判的资历,才最是完美。

    当然,他真要在兖州把吕夷简拖上两年,拖过了拜相的时机,那吕家是绝对要跟他拼命的,到时候会闹得两败俱伤。

    如今的情况,是大家各退一步,又各进一步,待得狄进来到窗边,望向远处秋高气爽的湛蓝天空,亦是不禁感叹:“没想到这么快,我就要回去了!如今的京城,又是怎样的局面呢?”

    ……

    京师皇城。

    崇政殿中。

    赵祯将手中的奏劄,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连连点头:“好!好啊!吕相公是有心胸气度的,举荐《洗冤集录》更是慧眼识珠,得让中书好好议一议,如何将此书推行天下!”

    张茂则侍立一旁,都不禁感到开心,因为自从晏学士被贬后,还是首次看到官家露出这般轻松的笑容:“如此一来,朕将仕林召回,大娘娘和群臣也不会反对了!”
  http://www.xvipxs.net/167_167923/601219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