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朱慎锥正听着周安民的汇报。
几日前宁前兵备道龚鼎孳在锦州城出了意外,不小心失足跌落城头,当场身亡。
此事来的实在突然,正在城外领兵的祖大寿听到消息后果断收兵回城,取消了原本的出城作战方案,再一次改为坚守锦州的战术。
堂堂宁前兵备道居然这么就死了,实在是令人无语。不过这件事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而且当时龚鼎孳的身边都是他的下属和亲兵,祖大寿人在城外,再加上龚鼎孳之前执意要上城头为三军擂鼓,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随后更要去女墙那边观战,最终不小心跌落,整个过程所有人全是在场目睹的。
按照传闻,应该是龚鼎孳太过体弱,送祖大寿出城时不仅喝了酒,还用尽气力擂鼓助威从而导致身体不适,这才发生的意外。这件事发生后,锦州守军在祖大寿的指挥下取消了出城作战准备,再次改为坚守,同时也把此事写成奏折递往京师。
表面上来就是这个经过,可实际上龚鼎孳的死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而是锦衣卫暗中下的手。
锦衣卫在龚鼎孳身边早就有所布置,借此机会暗中做了点手脚罢了,其中龚鼎孳喝的那碗酒里锦衣卫下了药,这药并不致命,但有着至幻和兴奋作用,也正是因为喝了这个药,龚鼎孳才会兴致大发擂鼓助威,药力发散之下,龚鼎孳的情绪达到了顶峰,而他的身体素质又扛不住药性产生了幻觉。
在这种情况下,他跑到女墙边纯粹就是找死,何况当时搀扶他去女墙的两个亲兵中其中一个就是锦衣卫的人,趁着谁都不注意的机会,悄悄在龚鼎孳脚下给他来了一记,借力暗中推了他一把,本就因为药效缘故反应迟钝的龚鼎孳怎么可能躲过,就这样直接一头就摔了下去,落了个跌死城头的下场。
听完周安民的汇报,朱慎锥心中很是满意,他也没想到龚鼎孳会是用这种方式送了性命,而且锦衣卫还做的天衣无缝。
“干的不错,下手之人当重赏才是,此事你来安排吧。”朱慎锥说道。
“监国放心,臣定然不会亏待了他们。”周安民笑着回道,神色很是轻松,这件事做的着实漂亮,就连他得知消息也颇为意外,谋划此事并安排下手的那锦衣百户是个人才啊!
“祖大寿那边如何?”
“回监国,经此一事祖大寿自然以监国惟命是从,何况他的把柄捏在臣手上,要想和以前一样首鼠两端是绝不可能了。”
“呵呵,这倒是个好消息。”朱慎锥微微点头,祖大寿和吴襄两人他一直在拉拢,甚至不惜给了他们爵位。可这两个家伙都是老狐狸,简直就是滑不留手,之前让周安民通过锦衣卫给祖大寿带话,就是想借龚鼎孳一事让祖大寿彻底站到自己这边来,可没想祖大寿自持是辽东将门,妄图首鼠两端各不得罪,死活不肯对龚鼎孳下手。
这一次说起来也是龚鼎孳自己找死,居然拿着皇太极的书信去逼迫祖大寿,从而把祖大寿得罪死了。没了退路的祖大寿彻底放弃了对文官集团的幻想,和锦衣卫联手弄死了龚鼎孳。
现在龚鼎孳一死,在锦州的祖大寿身边没了钳制,龚鼎孳所带来的隐患和压力彻底消除,接下来的仗也能按照祖大寿的想法去打,短时间内锦州安然无恙。
不过同时,祖大寿也经此事站到了朱慎锥这边,再也没有退路。如果祖大寿还想在大明继续混的话,也只能依靠朱慎锥了。要不然仅凭着暗中谋划龚鼎孳这条罪名,祖大寿的死罪是绝对逃不过的,别说朱慎锥了,就算是所有文官集团成员都不会放过祖大寿。
锦州那边的情况朱慎锥得知的要比朝廷早一些,算时间最多两日关于龚鼎孳出事的消息就会抵达京师。
眼下锦州城被建奴围困,龚鼎孳的麻烦虽然解除了,可这场仗接下来怎么打却是一个问题。
在朱慎锥初任监国时就和辽东诸将去了信件,告知他对辽东战事的打算,其中还特意点到了他的底线是山海关,至于山海关外的其他防线能守就守,不能守可以直接放弃。
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他可没奢望短时间内就彻底解决辽东问题,如果辽东问题能这么好解决的话也不会打了这么多年了,而且自萨尔浒之战开始到如今数十年的时间里,辽东战场上明军一直就是败多胜少,每年都要投入巨额的军费开支,却始终没有什么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辽东战场的进攻姿态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辽东不是关内,明军的防线就在皇太极的眼皮底下,皇太极的八旗精锐随时可以发动进攻,明军却只能被动还击,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已多次吃亏了,难道这亏还吃得不够么?
建奴问题必须解决,但不是现在。朱慎锥清醒的很,眼下大明虽在往好的方面转变,可内部问题依旧重重。哪怕高迎祥已经处决,可地方各股流寇还在,尤其是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这最大的三支威胁最大的流寇一日不除,朱慎锥就一日不能安心。
此外还有财政问题,朝廷的党争问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等等……。
攘外必先安内,内部问题一日不解决,外患绝不可能彻底清除,现在朱慎锥最为关注的是大明内部,而不是外敌,至于辽东建奴方面只要守住山海关一线,不给皇太极突破的可能,那么大明就能安然无恙。
可朱慎锥虽是这么想,但祖大寿等人却有自己的算盘,就和在龚鼎孳这件事上一样,祖大寿作为辽东将门的领头人却没听从朱慎锥的建议,当皇太极出兵后明摆着是冲锦州城而来的时候,祖大寿没有快速做出反应,甚至都没防备杏山的苏班岱蒙古部,使得苏班岱直接投靠了皇太极,令锦州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
其实在这种时候祖大寿应该就知道锦州即将要被皇太极包围了,当时祖大寿还是有机会把锦州的军民直接后撤至宁远的,只要全军快速撤回宁远,放弃锦州,哪怕皇太极拿下锦州也只不过是多了一个据点罢了,反而祖大寿的部队就此跳出了皇太极的包围圈,使得皇太极意图围城打援的谋划彻底落空。
但祖大寿却没这么干,一方面是龚鼎孳的缘故,有龚鼎孳在祖大寿放弃锦州谈何容易?恐怕他刚起这个念头龚鼎孳就会出来制止,逼着祖大寿死守宁远了。
另一方是祖大寿自己的侥幸心理,他是锦州主将,锦州又是辽西走廊重要据点,而锦州城内有兵有粮,就算是死守,守上小半年是绝对没问题的。万一能守住呢?不仅有了军功,也能保住自己的地盘,如果直接就这么撤回宁远,丢失了锦州非但无功反而有过,而且作为辽东将门的领袖,祖大寿这样做也会招来手下军士和百姓的非议。
由于这些原因和祖大寿瞻前顾后的心态等,从而造成了目前的局面。现在皇太极包围锦州的部署已经基本到位,祖大寿再想放弃锦州带所有部队和百姓撤回宁远已不可能了。
哪怕皇太极的包围圈不是异常严密,可小股部队的见缝插针可以,但大规模军队甚至百姓的转移是绝对不行的。皇太极又不傻,只要城中的祖大寿一动,他马上就能派重兵拦截,在野外作战明军本就不如八旗,何况还带了这么多百姓,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朱慎锥知道祖大寿究竟是怎么想的,也能理解他的所为,可这样一来锦州的战局就很麻烦了。
锦州被围,朝廷不可能不救,何况朱慎锥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旦朱慎锥坐视锦州的祖大寿部被最终歼灭,那么他这个监国威望必然大跌,那些已经投靠自己的军将,包括许多还在观望两边讨好的官员们肯定会对朱慎锥大失所望,从而使得朱慎锥刚刚稳固的地位就此崩塌。
可救又不是那么好救的,皇太极明摆着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战术,一旦直接派兵过去一头撞进皇太极布置下的口袋阵,非但无法解救锦州,反而会把所有援军给搭进去。
历史上也是如此,在皇太极围困锦州的时候,崇祯皇帝直接调正在陕西剿灭流寇的洪承畴部至辽东,让他担任蓟辽督师,同时领十五万大军由山海关而出直向锦州为祖大寿解围。
当时的洪承畴很清楚皇太极的布置,更明白解围的风险之大。为此洪承畴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术,把手中的军队布置成一个乌龟壳的姿态,以守代攻,每日里只前进十几里地,谨慎异常,以防中了皇太极的圈套。
洪承畴的战法虽然迟缓,却很是有效,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和建奴多次交手,双方各有胜负,虽没能解除锦州之围,却也大大减轻了锦州方面的压力。
可因为洪承畴的进展太过缓慢,几个月下来战事都未能结束,耐不住性子的崇祯皇帝直接下旨把洪承畴训斥了一番,命令他所部必须快速进军,解除锦州之围。当接了圣旨,实在没办法的洪承畴只能硬着头皮改变了战术,亲自领兵快速进军,但没想正是此举遭受了最终惨败,在松山一战洪承畴全军覆没,而他本人最终也被俘,指挥的十五万大军就此灰飞烟灭。
洪承畴兵败后,锦州的祖大寿彻底失望,他明白已不可能再有人来救他了,心灰意冷之下开城投降,从而导致大明在辽东的宁锦防线不仅丢失,就连最精锐的洪承畴十五万大军再加祖大寿的锦州守军也全没了。
http://www.xvipxs.net/166_166731/642558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