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惟英回来后没两日,朱慎锥就召他入宫觐见。
在文华殿,吴惟英第一次见到朱慎锥,表现的毕恭毕敬,还行大礼参拜。
虽对吴惟英这人没什么好感,可说起来也没多少恶感,而且话说回来,朱慎锥之所以能这么顺利打进京师还多亏了这个草包,如果不是吴惟英领着京营主动出征,又根本不会带兵打仗,导致三万京营精锐被一举而破的话,朱慎锥哪有这么简单拿下京师的。
毕竟京师拥有八十万军民,其中光京营就好几万人,这些人假如摆在城头死守,就算朱慎锥的军队能打也是很难。可恰恰因为吴惟英的缘故导致京营精锐全丢在了城外,主力覆灭后,整个京师惶恐不安,京营上下更是朝不保夕,这才很顺利地里应外合,夺了城门攻进京师。
从这点来讲,吴惟英还是有“功”的,而且吴惟英这个恭顺侯是勋贵中的代表人物,地位不低,这样一个人投靠过来并没坏处。
所以对吴惟英,朱慎锥并没有为难于他,反而好言安抚了几句,这让吴惟英极为高兴,不仅当着朱慎锥的面表明了他支持朝廷的态度,还主动提出要帮朝廷做事的想法。
吴惟英之前是京营提督,勋贵有实职者其实并不多,而能领京营提督这样的实职更是佼佼者。回到京师,吴惟英也没太大的想法,毕竟他战败而归又投了朱慎锥,继续当京营提督是绝对不可能的,虽说现在朱慎锥已任监国,可京营在城外的一败让其上下对吴惟英心中怨恨,如果不是吴惟英志大才疏,又如此轻敌的话,怎么可能三万大军一夜间就灰飞烟灭呢?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说的就是吴惟英这样的人。哪怕现在京营已重组,朝廷也掌控在朱慎锥的手里,可京营上下对吴惟英恨之入骨者可不在少数。如果吴惟英当时战死也就罢了,可偏偏这家伙毫发无损地跑回来了,这让京营军士们如何看呢?
吴惟英不会打仗,不代表他不懂其他,勋贵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却不是傻子。
吴惟英这样的败军之将不仅京营中恨他的人不少,就连全天下希望他去死的人更多。所有人觉得要不是他的兵败导致京师落到朱慎锥手里,崇祯皇帝怎么可能因病养退朱慎锥监国呢?想明白的他心里清楚,唯一出头的可能就是改换门庭投靠朱慎锥,为朱慎锥好好做事,京营提督他是肯定不想了,现在只希望弄个差事在身,要不然他这个勋贵中的领头人就成了个边缘化的空头勋贵,没有任何差事,万一哪天稀里糊涂地死了都有可能。
“你是个聪明人。”听完吴惟英的表态,朱慎锥微微点头。
“臣愚钝,但臣的忠心却日月可鉴,如今王爷监国,臣自当忠于王爷,忠于我大明……。”吴惟英伏在朱慎锥叩首道,言辞凿凿情真意切。
“起来吧,地上凉。”朱慎锥抬手道,这个家伙脸皮够厚,身子也能低得下来,虽是草包,却也不傻。
大明可不是我大清,君臣之间的礼仪很少有见了皇帝就磕头的,别说吴惟英这样的世代老牌勋贵了,哪怕就是普通文官见了皇帝通常也就是依礼行礼罢了。可偏偏这个吴惟英见了朱慎锥后不仅磕了好几个头,还做出一副摇尾求食的态度,这让朱慎锥不由得对此人有了几分兴趣。
如果是以前的吴惟英,或许还有几分风骨,可现在的吴惟英在经历之前惨败后又当了一个多月的乞丐,尤其是后者当乞丐的时候,为了讨一口吃的这位堂堂恭顺侯不知道对多少人低过头,要不然怎么可能活下来?
现在的吴惟英清楚的知道一个道理,人要活下去区区脸面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的名气已经臭大街了,如果这时候他再不抓住朱慎锥这根稻草,那么延续八代的恭顺侯府就会在他手中结束,而他也必然落得一个凄惨下场。
“京营你是不能再去了。”朱慎锥淡淡说道,虽早就有这个预料,可当朱慎锥说出这番话时,吴惟英心中依旧很是失落,堂堂勋贵的领头者,曾经的京营提督,最终却连京营的普通差事也保不住。
“王爷说的是,臣不善领兵,提督京营本就不妥……。”
京营现在其实已名存实亡,自朱慎锥入京后就开始着手拆分京营,先是组建了顺义军,随后对剩余的京营进一步进行整编,哪怕吴惟英没有之前的事也绝对不可能再掌京营。
借着这一次机会,京营大幅度调整,不仅一口气就解决了京营名册和实际兵员的空饷问题,还通过调整京营用顺义军的名义重建新的京师军队体系。
这点是崇祯皇帝一直想做却未能做到的,早在很久前崇祯皇帝就知道京营的问题所在,可偏偏多次想解决却解决不了。毕竟京营是勋贵的大本营,而且京营糜烂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尤其是空饷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了这些,那些靠着京营的勋贵们不跳出来反对才怪呢。
何况这其中还有文官的事在,虽然京营算是皇室唯一保留的直属部队,由勋贵担任主将。可在土木堡之变后,兵部尚书于谦临危受命,文官的手就伸到了京营之中,五军都督府从此名存实亡,兵部的权利大增,京营内部除去勋贵掌兵外,文官同样有一定影响。
面对双重的问题,崇祯皇帝想解决京营的弊端谈何容易?可这一次借着拿下京师,尤其是一战灭掉三万京营主力的机会,朱慎锥顺势就处置了京营的问题。虽然现在只是解决了一大部分,京营的名头暂时保留,可从根本来说,最难的一步已完成了。
现在京营中依旧有着不少勋贵为将,下面的基层军官包括普通士兵中还保持着原本的样子,可在根本问题解决后,京营的指挥权已彻底被朱慎锥掌握,那些先后主动投靠或者兵败被俘后投靠朱慎锥的勋贵们未来在京营中的权利会逐步转移到朱慎锥的手里,从而彻底掌控这支军事力量。
“听说,你和驸马都尉巩永固的关系不错?”朱慎锥问道。
吴惟英先是一愣,接着就回道:“回王爷,巩永固此人崇好文雅,喜欢藏古书彝器,臣由此同他交好,算是好友。”
巩永固是乐安公主之夫,也就是之前李康妃,现在的李太后的女婿。
温体仁主动提出让朱慎锥扶持李太后上位,这个法子得到了朱慎锥的赞同,很快朱慎锥就和李太后见了面,双方一拍即合各得所需,就此李太后进太后位,而朱慎锥也在李太后的支持下进一步确定了他监国的合法性。
而且现在李太后主内宫,省却了朱慎锥不少麻烦。毕竟李太后在后宫多年,由于移宫案后吃了十几年的苦头,心中一直耿耿于怀。对于后宫诸人,李太后早就积了一肚子的怨气了,现在咸鱼翻身自然不会给他们好脸色,再加上朱慎锥的支持,对于后宫有着相当了解的李太后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短短半个多月,就掌控住了后宫,更把那些太监和宫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现在后宫由李太后坐镇,那些魑魅魍魉暂时露不了头,占据皇宫后,朱慎锥把后宫所有宫人包括太监全看管了起来,之后因重组司礼监放了几个,但大部分依旧严管。
可毕竟后宫的宫人、太监实在太多,后世康麻子说大明崇祯朝有宫女九千,太监十万,这固然是胡说八道,皇宫虽大,也绝对不可能放下这么多人,而且崇祯这个人对自己都抠的很,身上的龙袍都要老婆修修补补着穿,周皇后还在后宫纺纱赚零花钱,养这么多宫女太监,怎么可能。
哪怕加上各地的镇守太监和外派太监,也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控制皇宫后,朱慎锥让人统计过数字,整个皇宫的宫女只不过两千三百多人,至于太监略多些,也不过三千多人而已,加起来连六千都不到。
这些人中忠心崇祯的有多少?对朱慎锥怀恨在心的又有多少?或者还存在其他各种心思的还有多少?根本很难查实。就算朱慎锥启用的杜勋、韩赞周、方正化、李国辅这些人中,是否真真正正投靠朱慎锥也不能确定呢,更不用说他们手下的徒子徒孙了。
朱慎锥总不能这些人全杀了吧?或者赶出皇宫去?就算是这样,有些事也是避免不了的。整个皇宫如此之大,没这些宫人太监是不可能的,而且就算全部换掉,新进的人难道就可靠了?
所以让李太后掌管后宫,能省却不少麻烦,至少李太后在后宫就算有异心的人也翻不了天。至于朱慎锥自己,根本不用这些宫人和太监,直到现在他在宫中的安全包括日常都是由带来的蒙古人负责。
这些蒙古人虽伺候人只是马马虎虎,而且笨手笨脚不怎么懂规矩,许多就连汉话都听不明白更不会说,可这对朱慎锥来说算是事么?朱慎锥从普通宗室起兵靖难入主京师,本就不是一个讲规矩的人,他要的是身边的绝对安全,相比其他人,这些从腾格尔部带来的蒙古人才真正可信。
http://www.xvipxs.net/166_166731/636628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vipxs.net。VIP中文手机版阅读网址:m.xvipxs.net